摘要:日本医疗体系实行严格的分级诊疗制度 ,患者通常需先在基层诊所或小型医院初诊,若要转诊至大型医学中心,必须凭“介绍信”,否则不仅要额外支付高额费用,甚至可能被拒收。特别是在北海道、箱根等偏远地区,很多医院的医疗设施和人员配备严重不足,不仅没有急诊科、24小时值班
近日,大S在日本因流感并发肺炎不幸离世,她就医却未被收住院一事引发热议。在日医生从专业角度,剖析了背后的多重因素。
日本医疗体系实行严格的分级诊疗制度 ,患者通常需先在基层诊所或小型医院初诊,若要转诊至大型医学中心,必须凭“介绍信”,否则不仅要额外支付高额费用,甚至可能被拒收。特别是在北海道、箱根等偏远地区,很多医院的医疗设施和人员配备严重不足,不仅没有急诊科、24小时值班医师,连关键的重症监护室(ICU)都没有。一旦遇到急重症患者,当地医院无力救治,只能选择转诊。大S首次送医后被退回,后续多次转诊却未能确诊甲流,直至病情恶化为败血症,均与这一制度密切相关。此外,日本急诊资源有限,仅对一、二级重症开放“免预约”通道,普通急诊需提前申请,这也进一步延误了救治时机。
外籍患者在日本就医存在诸多障碍。一方面,日本医师普遍存在语言沟通困难及对外籍患者的排斥倾向。医生需要详细询问病史以制定个性化诊疗方案,但语言障碍导致问诊效率低下,甚至可能误判病情。例如,曾有外籍游客因突发疾病联系多家医院均遭拒,最终因延误治疗导致病情危重。大S作为外国游客,很可能也面临类似困境。另一方面,外籍患者医疗费用通常为本地人的3倍,高昂的费用让患者在就医时顾虑重重,可能影响治疗的及时性。
大S自身行为也导致了病情延误。在感冒初期,她未重视病情,甚至去泡温泉,加速了身体消耗,导致免疫力下降。确诊甲流后,她仍未获有效治疗,错失了黄金48小时的救治时间。据透露,大S在血氧饱和度已经降至较低水平的情况下,仍执意返回旅馆,这无疑加剧了她的病情。
大S的悲剧令人痛心,也为我们敲响了警钟。在海外旅行或居住时,一定要提前了解当地医疗体系和就医流程,必要时购买旅游医疗险,做好充足准备,防患于未然。
来源:空气猫的老婆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