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的初春,日本街头樱花未绽,却先凋零了一颗曾照亮无数人青春的星。
关注易常明,我们一起听听故事、聊聊天,
通过历史文化,看懂现在,了解趋势,过好我们自己的小日子。
2025年第013篇文章
文/易常明
上午我在写稿,朋友对我讲大S去世了。
我说怎么可能,谣言吧。
朋友说真的,官方发通告了。
我赶忙看新闻,竟然是真的,已经全网轰动了。
一时稿子就没法写了,心中感慨万千。
2025年的初春,日本街头樱花未绽,却先凋零了一颗曾照亮无数人青春的星。
杉菜扎着麻花辫,倔强地喊“道歉有用的话要警察干嘛”。这个画面记忆如新。恍然间已是20多年过去了。
2001年《流星花园》风靡时,80后,甚至70后都正当青春。
那时的我们,虽然道理上明白人都会老会死,但那是很遥远很遥远的事,仿佛永远也不会发生。
而今新闻标题里的“48岁”刺得人眼眶发酸。
原来那些陪我们跌跌撞撞长大的人,也会被时光的洪流卷走。
感觉这几年走了太多熟悉的人。
李玟、周海媚、郑佩佩、徐少强……我们看着他们的电影电视剧长大,如今又看着他们离去。
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
电子屏幕里新一代的明星、顶流,一样的眉目娇好,粉丝狂热。
我们却慢慢记不住他们的样子,记不住他们的名字。
总以为生命是储蓄罐,年轻时拼命往里投掷理想、爱恨与遗憾,待到老来再细细清点。
可命运向来不讲道理,它不一定等你来清点回味。
皱巴巴的人生存折,不知道什么时候早已被盖上“过期不候”的戳印。
生命的长短,我们似乎说的算,又似乎从来说得不算。养生保健有说不尽的内容,但“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一个先到”却是共识。
时间从不会停下脚步,春天总会如约而至。二月桃花开,三月樱花开。
我们只能努力前行。
那些飘然远去的,都是经历的美好。
现在迎来的,除了接受、体验、感悟,又能做什么呢。
抓得住什么,留得住什么。
耳畔频闻故人去,眼前但见少年多。这个题目改自于白居易的诗《悲歌》。
原诗是“耳里频闻故人死,眼前唯觉少年多。”
“死”、“唯觉”未免太过悲伤消沉,就改成了“去”与“但见”。
接受已不是少年,欣赏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青春。
《庄子·外篇山木第二十》有言:“物物而不物于物,念念而不念于念。”
这句话的意思是,经历、感受,但不起占有之心,不怕失去。这样就不会被控制,反而你能更轻松的驾驭。
见过花开就好了,又何必在乎花是属于谁呢?
有人留在了过去,她已灿烂过。
继续旅程的人,一路上别只顾着低头赶路。
底层逻辑读世界历史文化
《水浒传》、《金瓶梅》、佛学《坛经》、《道德经》 以及个人成长、创业赚钱。
自由散漫感,学以致用派。
请点“赞”和“在看”,转发朋友圈。
关注易常明,一起快乐行。
来源:易常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