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起一名台湾艺人的病逝,这两位的离去,才应该永远被铭记悼念!

好看影视 港台明星 2025-02-08 07:12 1

摘要:之后的几天时间里,只要是关于她的风吹草动,立刻就会冲上热搜头条,包括她的家人和前夫汪小菲之间各种哗众取宠,又是放弃遗产,又是在雨中下跪的,严重占用了公共资源。

近日,台湾艺人大s离世的消息震惊了整个互联网。

之后的几天时间里,只要是关于她的风吹草动,立刻就会冲上热搜头条,包括她的家人和前夫汪小菲之间各种哗众取宠,又是放弃遗产,又是在雨中下跪的,严重占用了公共资源。

而在大s去世“轰轰烈烈”震惊全网的同时,还有两位一直默默为我们全国百姓无私奉献的国之栋梁驾鹤西去,他们的离去比起一个艺人去世的善后八卦,更应该被铭记与关注。

2月3日凌晨3:45分,就是大s去世的第二天,法医学专家王慧君教授在广州病逝,享年69岁,各个平台对她的去世只有寥寥几句话,这是我们应该反思的。

王慧君教授是留德博士、国内首个法医学领域的博士后、博士生导师、主任法医师、也是全国著名的法医病理学专家,一手创立了南方医科大学法医学院的老院长,从业30年以来为我国法医学界培养了大批人才。

她的一生都在履行两句话:为生者权,为死者言。

自1994年成为法医以来,王慧君教授一共解剖了超过1800例遗体。

其中2003年“非典”时期,全国第一例SARS感染者尸体解剖就是由王慧君教授主刀。

当时她正患胃肠炎住院,虽然深知其中的危险,却丝毫任何推辞。

‬“如果我不幸感染倒下了,你们接着解剖我。”

这是她在上手术台前所说的。

解剖时,感染者的鲜血曾溅到了王慧君教授的身上,但她全程保持高度镇定,仅用酒精消毒后就继续工作,丝毫没有收到任何心理影响,直到解剖完成,也万幸这次没有受到感染。

之后,王慧君教授又参与了两次SARS病人的尸检,并通过实践深入研究,找到了SARS病程中的病理学变化,将该案例发表在了全球影响力最高的医学学术期刊《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为全球SARS的病理学研究,甚至是之后的新冠病理学研究都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从2004年以后,王慧君教授一直就是我国法医学领域的先驱,主持了大量疑难复杂案件的鉴定,还为加强毒品犯罪的打击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同时也收到了司法部及各级组织的多项肯定。

王慧君教授用自己的坚持与奉献托举起了新一代法医学的未来,她已经化作该领域的时代丰碑,如今离世无疑是我国法医学界的一项重大损失。

在王慧军教授病逝的三天后,黄旭华院士治丧工作委员会也传出噩耗,我国第一代核动力潜艇研制创始人之一黄旭华院士于2月6日20:30分在武汉因病医治无效而离世,享年99岁。

黄旭华院士是我国第一代攻击型核潜艇和战略导弹核潜艇总设计师,他把毕生的心血和热忱之心都奉献给了我国的核潜艇研制工作,是真正让中国人挺直腰杆,不再挨打的国之栋梁。

黄旭华院士生于战乱年代,深知我国要走的路任重而道远,当上世纪五十年代决定走上自主研制核潜艇道路时,他就毅然决然加入到了最初的研制团队中。

面对我国当时完全空白的领域,一切谈何容易,况且那个时候可不比现在信息化时代,想要计算公式,我们唯一的设备只有算盘和尺子。

但条件简陋并不能阻挡黄旭华院士及其团队求索的心。

没见过核潜艇就用玩具模型推演这上千吨排水量的尖端科技,核潜艇数据则是通过算盘和尺子一步步演算,一次次试错,一遍遍修改,在西方封锁中拼凑真理碎片,最终花了10年时间彻底改写了世界核潜艇的历史。

1988年,我国核潜艇首次进行极限深潜试验,黄旭华院士亲自上艇坐镇,随艇下潜至极限深度,开创了世界核潜艇总设计师亲自参加极限深潜试验的先例。

即使下潜之前有失败的风险,黄旭华院士依旧敢为人先,用他的话说就是:

‬“此生属于核潜艇,此生属于祖国,此生无怨无悔。”

为了我国的核潜艇事业,黄旭华院士从1958年到1988年,三十年时间里隐姓埋名,彻底与家人亲友断绝联系,甚至父亲去世都没能奔丧,离家时正当年少,再次回家时,已经成了两鬓斑白的老人。

1994年,黄旭华院士正式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2014年入选“2013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2019年获颁“共和国勋章”。

能够获得这些殊荣黄老绝对是名副其实,因为我们身上有块脊椎骨就是他给的。

随着黄老的去世,我们又少了一位栋梁人才 ,但能够相信的是,他离去是肯定是欣慰的,毕竟这盛世已经如他年轻时所愿。

不管是王慧君教授还是黄旭华院士,都是我国不可多得的“国之重器”,他们才是我们真正应该追捧的“巨星”。

而属于他们的那一代人也渐渐离我们远去,未来我们也要撑起曾是他们撑起的那片天,才不负他们的砥砺前行。

来源:大漠孤烟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