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清水湾片场的墙上,常常能看到一张陈旧的工时守则,提醒新人注意工作的辛劳。
在清水湾片场的墙上,常常能看到一张陈旧的工时守则,提醒新人注意工作的辛劳。
有人会提起过去的故事,想到以前的日子是真的很艰难,现在是好点了。
这些也都是一个人用代价交换而来,背后隐藏的,是属于万梓良的辛酸。
1在TVB拍摄的日子里,制作过程常常让人感到像是进入了战场。
为了按时完成,许多剧集都要求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拍摄。
像《大家族》这样的剧集,原本计划拍摄40集,却硬生生在25天内完成。
剧组的工作人员和演员们都回忆,片场的工作时间异常漫长,每天至少要待上18个小时,而一些临时演员甚至只能穿着戏服在片场地板上打地铺。
正是1992年,整个剧组依旧忙碌不已,万梓良也在其中。
监制对着筋疲力尽的演员们再一次喊出了“再保一条”的口令,意味着拍摄还要继续。
万梓良无法忍受这样的高压工作环境,愤怒之下,他突然抓起化妆师的红墨水笔,做出了震惊全场的举动。
他将白色的背心浸入血浆桶,然后将自己的前胸与后背分别写上“求赐厂期”和“保质量”四个字。
闹出了不小的风波,当时他的照片甚至登上了《东方日报》的头版。
当天,邵氏影城门前汇聚了超过三百名影视从业者,他们举着工作证,声援万梓良的行动。
而在港交所,TVB的股价应声下跌,创下了当年传媒股最大的一日跌幅。
三天后,TVB不得不在新闻发布会上承诺延长拍摄周期30%,并且提高群演时薪40%。
而这一切的代价都落在了万梓良的肩上。
由于此事,他原定主演的《笑傲江湖》紧急更换了主角,而他与多部电影的合作也纷纷告吹,甚至连原本的广告代言人也撤下了他的海报。
那时香港电影市场还正处于鼎盛时期,但万梓良却因挺身而出为演员争取权益,失去了诸多工作机会。
2当年,TVB为了几千美元拒绝了李小龙,六叔,虽做了一辈子的善事,却在对待员工时,冷酷得让人咋舌。
与此同时,香港另一家影视公司的高层因一场飞机事故全军覆没,正是这一变故,让TVB没了竞争对手,从此成为了行业中的巨头。
在资本的巨大压力下,许多剧集的质量直线下滑。
演员们连日拍摄,几乎没有休息,成为了“敬业”的代名词。
这背后,隐藏的是对演员的极端压榨。
结果,很多剧集不仅质量差,而且无法满足观众的期望,拍摄出来的作品都显得粗糙和匆忙。
而万梓良敢于为自己争取权益,即使代价巨大,许多原来属于他的电视剧和电影也都取消了。
但也正是因为他,最终让后来的演员们获得了更好的工作环境。
如果没有万梓良的努力,后来的演员依旧会面临每天长时间的拍摄。
而他的努力让他们的工作时间得以缩短,获得了更多的休息与保障。
参考资料:新民周刊——好戏|万梓良:你简直无法无天!
万梓良失去了很多,但他从未对那些失去的事物心生遗憾。
他始终认为,成大事者不在乎眼前的得失。
九十年代末期,香港电影的黄金时代逐渐走向尽头。
好莱坞电影的强势冲击,盗版问题的蔓延,以及人才的流失,都让曾经辉煌的香港电影市场显现出衰退的迹象。
优质的作品越来越稀少,而港片的特有活力也逐步消失。
在这个环境下,老一辈演员依然在银幕上占据主导地位。
对于万梓良来说,他仍然面临着几乎没有工作可接的困境。
他曾是无数人心中的英雄,是香港影坛的一面旗帜。
但时过境迁,他也不得不在一些小成本电影中客串,或者穿梭在各地的商演舞台上。
甚至还有报道提到,他曾有过长达半年的时间没有接到任何工作的经历,生活压力巨大。
还有他的身体健康也收到着威胁,因为他的家族遗传病,的经济负担更重了。
在这样的双重压力下,他只能放下曾经的荣耀,接受各种不同的工作机会。
回望过去,他曾风光无限,备受追捧。而现在,却鲜少有人再提起他。
许多网友在看到他的境遇时,纷纷感慨万千,纷纷在网上留言,表达对现状的无奈。
参考资料:北京日报客户端——万梓良:落魄江湖载酒行,高歌一曲慰平生
但尽管如此,万梓良的人生中还坚持着,不肯服输,寻找新的出路。
在低谷时期,他还为在暴雨的时候河南郑州捐款60万元,不忘回馈社会。
即使身处困境,他仍然没有放弃生活的希望。
4在感情方面,万梓良也经历了不小的波折。
他与邓萃雯曾经有过一段恋情,但最终以分手告终。
后来与恬妞的婚姻,也仅仅维持了四年。
这其实跟他的落魄关系不大,而是他的强势性格,习惯了掌控一切的他,对伴侣的期望往往较高,这使得两人之间常常产生矛盾与摩擦。
几段感情的失败,似乎也暗示了他在情感世界中不太容易与人相伴一生。
幸运的是,45岁的他在飞机上遇见了比自己年轻17岁的空姐郭黎明。
这位温柔年轻的小姐姐,对于万梓良的年龄和过去并不介意,相反,她被他的豪迈所吸引。
两人相恋,并步入婚姻的殿堂。
随后还孕育了一个儿子,两人共同抚养着小儿子,生活充满了希望。
现在,年过花甲的万梓良选择淡出喧嚣的娱乐圈,定居在一个小县城,与妻子和儿子共同过着平静的晚年生活。
但他依然没有完全离开演艺圈,为了生活,他在韩寒导演的电影《四海》中客串演出,再次扮演了“大哥”的角色。
虽然戏份不多,但他身上的气场依然让人印象深刻,这个角色并非为了重拾昔日的辉煌,而是一次对自己过去的致敬。
摆脱了“大哥”的角色,有时,他会接一些演出,以此来维持生计,补贴家用。
也许会有感慨,但是能够知足常乐,脚踏实地过上安稳的日子,又有何不能接受的呢?
来源:豆莱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