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聚光灯从红毯转向香港深水埗的狭窄公屋,有个推着雪糕车的瘦削身影正将零钱罐里的硬币数了又数。这个初中辍学扛起全家生计的少年或许不曾想到,二十年后自己会站在北京大学讲堂,向企业家们拆解港片工业化生产的秘密。马浚伟的人生转折比任何TVB剧集都更具戏剧张力——昨日刚
当聚光灯从红毯转向香港深水埗的狭窄公屋,有个推着雪糕车的瘦削身影正将零钱罐里的硬币数了又数。这个初中辍学扛起全家生计的少年或许不曾想到,二十年后自己会站在北京大学讲堂,向企业家们拆解港片工业化生产的秘密。马浚伟的人生转折比任何TVB剧集都更具戏剧张力——昨日刚被金庸亲封“最贴合原著康熙“,隔天就遭遇天王粉丝集体声讨;前刻还在《帝女花》片场经历惊恐发作,转身已戴上香港艺术发展局的委员胸牌。
1993年的选秀后台,穿着二手西装的青年攥皱了报名表。这个白天整理图书馆藏书、傍晚沿街叫卖雪糕的勤杂工,硬是用极具穿透力的声线震碎了阶层壁垒。当华纳唱片抛出合约时,条款里暗藏的“三不原则“正悄然发酵——既要模仿黎明声线,又得碰瓷张学友台风,还要对标李克勤形象。平安夜商演的倒彩声几乎掀翻场馆顶棚时,躲在更衣室的新人用湿巾擦着晕染的眼妆,尚未意识到这只是娱乐圈丛林法则的入门考验。
千禧年的片场化妆间堆着未拆封的化疗通知单。摄像机前挥斥方遒的帝王,收工后却在ICU病房外核对账单明细。被狗仔抓拍到的便利店监控里,他同时服用的四种药物下,压着翻旧的《普通心理学》自考教材。2003年宣布暂别荧幕时,这个TVB收视保障正缩在未名湖边的石凳上,逐字对照着中英版《组织行为学》。十五年后的EMBA课堂上,笔记本里粤语注音的英文单词、被咖啡渍浸透的财务报表,最终化作令教授惊叹的《香港影视工业化进程》课题报告。
如今的社交媒体上,他晒出的日程表让年轻人直呼“时间管理天花板“:清晨处理艺发局提案,午间录制烹饪节目,深夜撰写舞台剧剧本。面对“凹学霸人设“的质疑,他直播展示1998年的《弗洛伊德案例集》手写批注:“当年药物都压不住的焦虑,是荣格的共时性理论给了我出口。“创办的表演培训机构已开出第八家分校区,每间教室的墙上都刻着“人生没有预设剧本“的烫金字样。
当网友发现新电影《深水埗的星空》编剧栏的本名时,项目书扉页的北大印章揭开了更深层隐喻——这恰是他EMBA论文的影视化转型。面对媒体追问创作动机,他轻抚衬衫上的校徽刺绣:“曾经整理书架的人,终于能把自己的故事摆进书柜。“如今那片公屋区已改建商业综合体,但推着雪糕车仰望星空的少年,永远鲜活在他的每部作品里。正如《明报》最新专题所言:“马浚伟的人生剧场永不熄灯,因为真正的精彩永远在下一幕。“这种持续突破的生命状态,是否正为面临转型焦虑的娱乐圈提供着新的解题思路?当流量明星遭遇职业瓶颈时,这个从贫民窟走出的“斜杠大叔“,或许早已写下标准答案的另一种可能。
来源:芭比聊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