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冠杰 1976 半斤八两 粤语专辑赏析

好看影视 港台明星 2025-03-24 17:09 3

摘要:许冠杰凭借着《半斤八两》这一精彩绝伦的大碟,成功斩获了百周年大奖,成为了当年最畅销的唱片之一。要知道,《半斤八两》这张专辑是在 1976 年由宝丽多唱片公司精心打造出品的。在 1977 年的第一届金唱片颁奖典礼上,它荣获了“百周年纪念大奖”;而到了 1978

许冠杰凭借着《半斤八两》这一精彩绝伦的大碟,成功斩获了百周年大奖,成为了当年最畅销的唱片之一。要知道,《半斤八两》这张专辑是在 1976 年由宝丽多唱片公司精心打造出品的。在 1977 年的第一届金唱片颁奖典礼上,它荣获了“百周年纪念大奖”;而到了 1978 年的第二届金唱片评选中,它再次获得了白金唱片的销量佳绩。据监制冯添枝透露,此专辑当年在香港本地的内销市场上,销售量竟然超过了 50 万张之多,而且直到今天,这个惊人的销售纪录依然无人能够打破。

这张《半斤八两》专辑的问世,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它就像一个标志性的里程碑,正式宣告了香港粤语流行歌的市场得以形成。曾经呀,有不少歌迷纷纷表达自己的看法,就比如说,有歌迷这样深情地说道:假如许冠杰只剩下一首歌能够聆听,那么我满心期待的会是《浪子心声》;要是许冠杰只剩下一张专辑可听,那我满心期盼的一定会是《半斤八两》。

《半斤八两》乃是许冠杰推出的第三张个人粤语专辑,这张专辑总共精心收录了 12 首歌曲,其中有 9 首乃是他本人的原创佳作。除了作为专辑主打歌曲的《半斤八两》之外,当中仍然有 4 首歌曲即便时至今日,依旧值得被人们屡屡提及:《打雀英雄传》、《浪子心声》、《梨涡浅笑》以及《有酒今朝醉》。这四首歌曲基本上可以概括出许冠杰整个音乐生涯的发展方向和涉猎范围。

《打雀英雄传》和《半斤八两》都巧妙地将日常生活中的琐碎之事融入到朗朗上口的优美曲调之中,这对于刚刚处于起步阶段的粤语流行音乐而言,开启了一个虽说起点不算很高,但是却极为精准的良好开端——侧重于流行元素,而在内涵方面相对较轻。当然啦,我这样的看法绝对不是要否定这些歌曲本身所蕴含的价值,只是说这些歌曲在流行和内涵这两个取向当中,更侧重于前者。也正因为如此,使得大众在短短几年的时间里就欣然接受了粤语流行歌的形式,更是让许冠杰仅仅用了五年的时间就抵达了他个人音乐生涯的第一个巅峰状态。

就拿《打雀英雄传》和《半斤八两》来说,前者生动地刻画了麻将桌上形形色色的人物形象,后者则浓墨重彩地描绘了草根民众无奈的生活状态,它们的谱曲轻松而明快,歌词诙谐且简明。听众在欣赏这些歌曲的时候,听不到那些高深的大道理、大劝慰,而是能够感受到充满市井气息的口语化歌曲。后来的《日本娃娃》、《学生哥》、《卖身契》等作品都沿用了这种词曲创作模式,并且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有一些评论声称许冠杰的市井歌词“太过俗气”,与粤剧粤曲相比较,根本难以登上大雅之堂,不能算作优秀的作品。但在我看来,事实未必是这样的。从 70 年代到 80 年代,香港的经济开始踏上发展的征程,战后所笼罩的阴霾也在逐步消散。在这个即将迎来巨大变革的时代,港人那种不屈不挠地奋斗但又略带无奈的市井心态渐渐地展露无遗。

许冠杰的歌词恰恰精准地捕捉到了这其中的关键要点,就像《半斤八两》里的“出左半斤力,想话摞番足八两,家阵恶温食,边有半斤八两甘理想(吹涨)”,仅仅这洋洋洒洒的三十个字,就把港人内心的躁动不安以及那份无奈之情描绘得入木三分、淋漓尽致。在我个人的理解中,这实际上是一种看似大俗却又不失大雅的绝妙表达。自从许冠杰之后,也很少能够再见到类似题材的出色作品了。

要知道,那个时期的香港,人们在为了生活努力打拼,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压力和挑战。许冠杰的歌词仿佛是一面镜子,真实地反映出了普通港人的心声和处境。他没有用华丽的辞藻和高深的表达,却能以最质朴、最贴近生活的语言,触动人们的心灵。这种能够深深扎根于市井生活,同时又能引发广泛共鸣的作品,实在是难能可贵。

我所听过的《浪子心声》的翻唱版本或许已经远远超过了《半斤八两》:刘德华曾深情演绎,梅艳芳用独特的嗓音诠释,李克勤赋予其新的魅力,邓丽君唱出别样风情,陈百强唱出独特韵味,张卫健带来别样精彩,陈洁仪展现别样风采,区瑞强唱出独特风格,夏韶声唱出自我特色,徐小凤唱出大气磅礴,甚至……黄霑!当然,他是和郑中基一起合唱的。由此可见,这首歌的重要地位自然也就无需多言、无需赘述了。

《浪子心声》这首歌一改以往的鬼马创作思路,突然间变得格外严肃起来,那些为人处世的道理、诚恳真挚的教诲都缓缓地、细致地被一一诉说。纵览《浪子心声》,除了其强烈的、引人深思的说教风格之外,在作曲方面,它巧妙地融合了中国古典音乐的元素,旋律优美动人;在编曲上,精心编排,层次分明,营造出一种古朴典雅的氛围;在作词上,更是极为贴近中国古典文学,充满了诗意和哲理。《浪子心声》中的“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这一主旨,正是出自《增广贤文》。这一引用,使得歌曲更具文化底蕴和深度。

有意思的是,许冠杰还曾经把自己的歌曲改编成英文版,比如《浪子心声》改成了《Drifter’s Song》、《半斤八两》改成了《Private Eyes》。然而,知晓这些英文版的人相对来说并不算多。这或许是因为原版的粤语歌曲太过深入人心,又或许是因为这些英文版的传播范围相对较窄,没有得到广泛的推广和宣传。但无论如何,这些改编都展现了许冠杰在音乐创作上的多元尝试和创新精神。

从《铁塔凌云》起始,许冠杰便很少演唱情歌。即便有,也与现今我们所听到的“情歌”存在极大的差异,满满的都是强烈的许氏独特风格。像《梨涡浅笑》就算是其中一首,还有我特别喜欢的《是雨是泪》。

许冠杰的情歌,如果以当下的标准来进行衡量,还算不上那种让人痛彻心扉的苦情歌。即便其中蕴含着苦涩,也总会沾上一层“糖衣”,让苦涩得以一定程度的缓和。就拿《梨涡浅笑》来说,它把从对佳人的思慕一直到情丝寸断的那种心境,描绘得极其含蓄委婉。

许氏情歌有一个显著的特点,那便是歌词的文法存在不妥之处。这一点黄霑曾经提到过:“就像《双星情歌》里‘曳摇共对轻舟飘’这句,‘曳摇’其实是因为要配合旋律音调,生硬地把‘摇曳’变成了‘曳摇’。这是粤剧撰曲人在创作时为了应急而产生的通病,完全不顾及语言习惯,随意乱来。”

在当时,粤语流行音乐还尚未形成成熟完善的歌词创作方式,在作曲方面也存在着大量的借鉴,录音方面更是大量学习 Rock Band 和 Beatles 的经验。所以,要求歌词完全脱离粤剧的影子,这未免显得有些急功近利了。

许式情歌在作曲上不像如今的苦情歌那样情绪大起大落,而是节奏鲜明、平铺直叙,在结构上也没有明显的主歌和副歌之分。许冠杰大概是有着将计就计的心思,也采用平淡无奇的叙述式唱法,为原本可能苦涩的情感沾上了一层甜蜜的“糖衣”。

不过,“鬼马”的许冠杰从来没有把情歌当作重点发力的方向。这样的短板之处实在是没有可利用的价值,所以许氏情歌也就不幸没能成为许冠杰的一面标志性旗帜。然而,情歌方面的短弱劣势并没有给许冠杰带来过于负面的影响,正如黄霑所说的“瑕不掩瑜”。

演唱歌手:许冠杰专辑名称:半斤八两唱片公司:宝丽多唱片发行时间:1976年监制:冯添枝策划:许冠杰、郑东汉专 辑 曲 目:01半斤八两 电影『半斤八两』主题曲
曲:许冠杰词:许冠杰02浪子心声 电影『半斤八两』插曲
曲:许冠杰词:许冠杰、黎彼得03打雀英雄传
曲:刘杰词:许冠杰、黎彼得04梨涡浅笑05大家跟住唱06有酒今朝醉
曲:民谣词:许冠杰、黎彼得07知音梦里寻08大鬼马家乐(香港交通歌、医生颂、点解要摆酒、拍拖安全歌)09夜半轻私语10断肠梦11追求三部曲12流水恨

封面:

封底:

众多粉丝尚未形成阅读之后点赞的良好习惯,期望大家在阅读完毕之际,顺道点个赞,予以鼓励!您的满意之情、支持之举、吐槽之言、转发之行,乃是我们奋勇前行的动力! ^_^

来源:粤语流金岁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