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花瓶”到影后,张曼玉的“开窍”到底有多难?
可谁能想到,就是这个“花瓶”,后来成了华语影坛唯一一位戛纳影后?
可谁能想到,就是这个“花瓶”,后来成了华语影坛唯一一位戛纳影后?
1983年,张曼玉参加香港小姐选美大赛,凭借清新脱俗的美貌和优雅大方的气质,斩获亚军和最上镜小姐,由此踏入演艺圈。她首部作品就与王晶合作,在《青蛙王子》里,张曼玉如同误入凡间的精灵,美得让人移不开眼,可演技却略显青涩,像个懵懂的少女,王晶直言那时的她是“花瓶”
王晶称:“张曼玉第一部戏就拍我的作品,绝对是'花瓶’,什么都不懂,只是很可爱,这样的角色大概拍了十部,她觉得不行了,自己快'老’了,不能再演'花瓶’了。”
这样的角色她整整演了十部,直到有一天突然醒悟:再这样下去就要被淘汰了。这个觉醒,开启了她从"花瓶"到影后的传奇蜕变。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刚出道的张曼玉站在王晶镜头前,凭借清纯甜美的长相,接连演了十部 “花瓶” 角色。那时的她,演技青涩,靠美貌撑场。可再美的外表也会有 “保质期”,当意识到自己快被定型,张曼玉果断选择跳出舒适圈。这种敢于打破标签的魄力,为她日后的蜕变埋下伏笔。
从被嘲“除了美丽一无是处”到横扫戛纳影后,张曼玉的逆袭藏在王晶这句大实话里。
最近王晶在自己的短片里聊到张曼玉从“花瓶”变成实力派影后的关键转折呢。他说张曼玉第一部戏就是拍自己的作品,那时候完全是“花瓶”,就靠可爱,这种角色差不多拍了十部。后来张曼玉觉得不行,怕自己“老”了,不能再演这种角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