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会爱你、我会对你好”——这句曾让吴婉君心动的承诺,最终却成了她噩梦的开端。2025年3月25日,台湾女演员吴婉君在社交平台公开律师声明,控诉男友赵骏亚在交往期间长期实施言语暴力、情绪勒索,甚至升级为肢体冲突。次日,赵骏亚发文承认家暴并道歉:“我需要被制裁,
“我会爱你、我会对你好”——这句曾让吴婉君心动的承诺,最终却成了她噩梦的开端。2025年3月25日,台湾女演员吴婉君在社交平台公开律师声明,控诉男友赵骏亚在交往期间长期实施言语暴力、情绪勒索,甚至升级为肢体冲突。次日,赵骏亚发文承认家暴并道歉:“我需要被制裁,对不起!”这场明星家暴风波,不仅撕开了娱乐圈的虚伪人设,更将“非肢体暴力”这一隐蔽伤害推向舆论焦点。
据警方记录,3月12日晚,吴婉君与朋友聚餐后与赵骏亚返家,凌晨2点因“不满女友喝酒”在停车场爆发冲突。赵骏亚掐住吴婉君脖子并殴打,致其额头瘀青、嘴唇及颈部挫伤。吴婉君当天持验伤证明报案,提出家暴及伤害控告。赵骏亚在道歉声明中坦承“情绪病态化”,长期以爱之名控制女友,最终失控施暴。他形容自己“卑劣”“恐怖”,并称将承担法律责任。
赵骏亚的道歉看似深刻,却引发两极评价。支持者认为其“自揭伤疤”勇气可嘉;反对者则质疑“迟来的悔悟”是否真能弥补伤害。更关键的是,事件揭示了家暴的复杂面貌:从言语贬低、情绪操控到肢体攻击,暴力链条往往始于“看不见的伤害”。吴婉君在声明中强调:“非肢体暴力同样需要被正视。”这一表态与近年全球反家暴运动中“心理虐待入刑”的呼声不谋而合。
赵骏亚事件之所以引发震动,正因其打破了“施暴者=底层男性”的刻板印象。明星光环掩盖下的暴力行为,暴露出权力不对等关系中的控制欲。而吴婉君的勇敢发声,则为更多沉默的受害者提供了参照。法律专家指出,台湾《家庭暴力防治法》虽已涵盖亲密伴侣关系,但举证难、量刑轻仍是痛点。公众更需警惕以爱为名的情感绑架——真正的爱,从不需要以暴力为代价。
---
“如果你是吴婉君,会选择原谅还是坚决维权?赵骏亚的道歉能否成为反家暴的转折点?留言区等你发声!”
来源:小远观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