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因为八一厂最初只是想将《地道战》拍成一部军事教学片,也就类似于纪录片,以旁白和解说为主。但在拍摄的过程中,王孝忠一琢磨,为啥不按照故事片的形式来拍摄呢?那样表现起来更生动,上映后部队官兵也更爱看。
有网友希望雅清能说说王孝忠这位老演员。
尽管他已经离世9年时间了,但众多影迷依然对他念念不忘。
于是这两天我就翻看了王孝忠所主演的好几部电影——《战斗里成长》、《永不消逝的电波》、《野火春风斗古城》、《皆大欢喜》等。
我发现过去的老演员,与现在的明星,在表演风格上,的确有着很大的不同。
但过去的老演员,他们所塑造的角色,却显然更加耐人寻味,也更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我想这其中,最重要的原因,一是他们有生活,二是他们很认真。
王孝忠一生在银幕上塑造了多个经典人物形象,其中多半都是“大坏蛋”。
那么他在生活中,又是个怎样的人呢?
不妨让咱们通过他的一组老照片,来对这位老艺术家,有更多的了解和认识吧。
我想大家对于王孝忠,最为熟悉的角色,应该就是电影《地道战》中的那个日军中队长山田了吧?
但其实这算是王孝忠的一次“意外收获”。
王孝忠在电影《地道战》中扮演山田
因为八一厂最初只是想将《地道战》拍成一部军事教学片,也就类似于纪录片,以旁白和解说为主。但在拍摄的过程中,王孝忠一琢磨,为啥不按照故事片的形式来拍摄呢?那样表现起来更生动,上映后部队官兵也更爱看。
于是他就将自己的想法和同剧组的刘江、朱龙广等人进行商量,又和导演任旭东进行探讨。结果大家都有此意,于是就有了我们所看到的故事片形式的《地道战》。
王孝忠和刘江在电影《地道战》中
是的,王孝忠一直都有“爱琢磨”的习惯。《地道战》中的山田之所以那么鲜活生动,令人难忘,也是王孝忠“琢磨”出来的结果。
原来王孝忠中学毕业后考入了奉天铁路学院电讯专科。但当时是“伪满时期”,学校里的老师和舍监都是日本人。其中有一个舍监给王孝忠留下的印象最为深刻。那个人骨子里非常阴毒,对中国学生非打即骂。王孝忠和班上的同学,没有一个没被他毒打过。此人的形象和行径,被王孝忠深深地铭记在了脑海之中。
1965年八一厂拍《地道战》,王孝忠被分配出演山田一角。他立即就想到那位日本舍监的丑恶嘴脸。于是在创作山田这个角色的过程中,他就将那舍监的神态、动作和说话的语气,全都复刻了出来。
而山田留“卫生胡”和戴高度近视眼镜的人物造型,也是从那位舍监身上借鉴而来。却恰到好处地体现了山田的凶残和傲慢。结果没想到,这独特的造型,此后竟被广泛运用众多抗日影视作品中。而《地道战》中山田所戴的那副眼镜,还是王孝忠自己动手,“一层一层贴上去的”。
在电影《地道战》剧组,刘江为演汤丙会安上了龅牙,王孝忠为演山田亲自制作了眼镜,由此可见,那时候的演员,为了成全角色,究竟有多么认真?
结果,也正因为王孝忠的这一“琢磨”,使得山田的形象跃然于大家的眼前。
尽管后来有许多年轻演员都演过“日本鬼子”,但有一说一,他们都难以超越王孝忠和方化的表演。所以他们被称为“鬼子王”,实至名归。
我想大家都习惯将王孝忠划归到“反派演员”的行列。
但其实他本人长得那也是一表人才,并且神情和蔼,颇具亲和力。
可“反角”总得有人演吧?
1957年11月,八一厂决定将由沈阳军区抗敌话剧团排演的话剧《战斗里成长》搬上银幕,王孝忠被安排出演的角色是杨耀祖。
当时王孝忠还是抗敌话剧团的演员。而军人的天职就是“一切行动听指挥”,所以组织上让他演啥,他就演啥。
杨耀祖是恶霸地主的儿子,平日里鱼肉乡里、耀武扬威,王孝忠很不喜欢这个角色,但既然是组织的决定,他还是一心一意地投入到了角色的创作中。
电影里有两场戏,令我印象深刻。
一场是地主杨有德带着儿子杨耀祖闯入贫农赵老忠家中逼债,主要表现杨家父子的蛮横无理和横行霸道,戏份也以吴振军扮演的杨有德为主。但王孝忠的许多小巧思,却使得杨耀祖的形象灵动起来。
他为杨耀祖设计一个紧贴头皮的中分头,门牙还缺了一块,显得轻浮滑稽又流里流气。他在为父亲帮腔时,还随手就将赵老忠家的窗户纸给撕掉,使观众一看就明白,这家伙是村里的流氓和恶霸。
还有一场戏是杨耀祖当上日军警卫队的中队长后,有一次认出了赵老忠儿子赵铁柱的妻子,并逼问赵铁柱和儿子赵石头的下落,但赵妻打死也不说,杨耀祖恼羞成怒。
在这场戏里,王孝忠较好地演绎出了角色的三个层次,一是对自己再次“飞黄腾达”的炫耀,二是对赵妻落难后的讥笑,三是露出凶残的真面目,对赵妻下死手进行毒打。
王孝忠在这部电影中的表演恰如其分,成功地塑造了一个有血有肉的反派形象。
大概也正是因为杨耀祖被王孝忠演绎得太过真实,所以1958年他调入八一厂后,便被自然而然地划为了“反派专业户”。而他在抗敌话剧团的老战友王心刚、王润身、李炎等,则成了“正面形象”的代言人。
王孝忠进入八一厂后便进入到了《永不消逝的电波》剧组,并被安排在其中出演上海日本宪兵队特高科的科长中村一角。
这是王孝忠第一次出演“鬼子”形象,但最初并不知道从何入手。恰好在《永不消逝的电波》中扮演一号男主角李侠的,是拥有丰富表演经验的大明星孙道临。而王孝忠和孙道临在剧组又住同一个房间,因此就会经常在一起进行业务探讨。
孙道临告诉王孝忠,演员的创作,必须得懂得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要想演得像,就得按自己的生活积累,来丰满对角色的理解和认识。
孙道临的话对王孝忠的启发很大。他想起自己在奉天铁路学院读书时所见过的那些日本人,从他们身上提炼了很多素材。
同时,在孙道临进行表演的时候,他也在一旁认真观察,遇到自己想不透的问题,他也虚心向孙道临进行请教。
因为王孝忠很学习,肯钻研,所以他的表演有了质的飞跃。他很快就进入到了中村的“内心世界”。他在《永不消逝的电波》中也同样呈现了非常精彩的演绎。其中有一场戏是他的临场发挥,但却成了点睛之笔。就是中村在监牢里审问李侠无果时,他突然抓起李侠的手,似笑非笑地说了句“老资格啊”。
王孝忠之所以会加上这段剧本里原本没有的戏份,是因为他在跟一个专业电务员聊天时,无意间得知,整天发报的人,手指的中指通常会因为点击按键而磨得扁平。结果,正是这个非常专业的知识点,令王孝忠灵感涌来。而身为导演的王苹,也为王孝忠的准确表现,感到万分惊喜。
每个演员都希望自己能够做到“演啥像啥”。
王孝忠也是一样。
他在看过上影厂演员李纬所塑造的一系列银幕形象后,对他推崇备至,认为他“正角反派”全都驾轻就熟,而且举手投足间皆有文章。他也想成为这样的演员。
1961年,王孝忠又得到了一个“反面角色”,那就是《突破乌江》中的敌营长。这时王孝忠已经出演了《永不消逝的电波》中的中村,和《回民支队》中的白守仁,演技已得到广泛认可,在观众中也已经成为很有名气的电影演员。
但接到出演“敌营长”的任务后,他就想演出一个与“中村”和“白守仁”不一样的人物来。思来想去,他觉得这个角色,是因为有一个当“旅长”的姐夫(邢吉田饰),所以才有机会成了“营长”。这是个不学无术的家伙,那怎么体现他的愚昧无知又独断专行的性格呢?于是他就想了个办法,将这个角色,设计成一个“结巴”。
但“结巴”究竟怎么演才会更真实?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他开始到一些人多的地方,进行观察,尤其是遇到说话不利索的人,他就赶上去跟人搭话。如此一来,他慢慢掌握了一些发音特点,再站到镜头前,便“自然流露”了。
出场第一场戏,那句“烧,全烧掉,不给共军留,啊留一……一点东西”就令我们乐不可支。
过去的演员都很敬业,但王孝忠为拍戏竟然连“命”也不要,也着实令雅清没有想到。
《地道战》中有一场戏,是打了败仗的山田,骑着高头大马在仓皇逃窜中,不出意外地掉入了我军民所挖的陷阱。这场戏原本的设计让王孝忠一个人掉进去,但为了追求更真实的效果,王孝忠建议人和马都掉进去。但实拍的时候,那马本能地想爬出来,根本不顾及身下是否有人。那场景危险极了,如果马蹄子真踩到了王孝忠的脑袋上,那可不就“一命呜呼”了?王孝忠不是没有想到这一点,可最终,他还是坚持自己的意见。
所幸最后没出意外。但王孝忠为了拍戏“不要命”的劲头,却真是令我们赞叹不已。
另外《地道战》是一部典型的战争片,其中有诸多爆炸场面。而王孝忠也是为了表现山田被炸后的狼狈不堪,所以每次都尽可能地靠近炸点。结果有一次,估计是炸药放得有点多,王孝忠刚一靠近,就炸开了,他顿时感觉耳朵一木,然后就什么也听不见了。
王孝忠晚年患上了非常严重的听障,需要戴上助听器,才能与人进行正常沟通,就是这个时候落下的后遗症。
特殊年代,王孝忠和王晓棠、张良等遭到不公平对待,都被“赶出”了八一厂,并按普通士兵复员处理。王孝忠被贬到哈尔滨铁路机务段车辆厂,当了一名普通工人。
这对任何人来说,都是一种考验。但王孝忠却很乐观。在工厂当机修工,他也照样干得乐乐呵呵。当时有的人跟他说可能以后再也不能拍电影了,你心里想得通?他笑着说,不拍电影,我就在工厂干一辈子,也是为国家做贡献。
王孝忠在电影《岸边激浪》中 扮演金牙仔
好在1972年,珠影厂向他和邢吉田、张良等老战友抛出橄榄枝,于是他们打起背包,集体南下。
王孝忠等一批老战友集体进入珠影厂后,都很受重用。很多人因此改行做起了导演。比如张良和邢吉田就都转型成功。可是王孝忠却一直坚守在演员的岗位上。他对此,感到很知足。
王孝忠在电影《南海长城》中扮演王中王
在珠影厂,他又出演了《南海长城》中的王中王、《不平静的日子》中的崔汉杰、《一个美国飞行员》中的坂田、《痴人》中的金员外、《海瑞骂皇帝》中的王金等角色。尤其是《皆大欢喜》中的魏厂长,充分展示了他驾驭喜剧角色的能力。
王孝忠在电影《一个美国飞行员》 扮演坂田
《皆大欢喜》中的魏厂长,与王孝忠之前演过的角色完全不同,这对他来说,是个巨大的挑战。但53岁的他却知难而上,通过极有分寸感的表演,将一个只注重生产却忘记解决环境污染问题的厂长,塑造得活灵活现。
王孝忠在电影《皆大欢喜》中扮演魏厂长
虽然珠影厂的规模,与原来的八一厂没法比,但当八一厂为王孝忠等人落实政策并欢迎他们回厂时,王孝忠他们却感恩于珠影厂在他们受难时期的“雪中送炭”,所以他们仍然都留在了珠影厂,直到1985年,才正式从八一厂办理了转业手续。
王孝忠1985年退休后,就一直定居在广州。2003年他和老伴搬进了位于番禺的有着“巨型御花园”之称的祈福新村,生活很低调。尽管有许多单位慕名来找老人拍广告或参加活动,但都被老人一一拒绝。
王孝忠和老伴晚年生活在番禺
因为他们那一代演员,都很珍惜自己的银幕形象,不会为了一点“钱”而打破自己心中的“规矩”。再加上他其实非常喜欢安静的生活,不像有的演员那么张扬,所以他在祈福新村住了那么多年,左右邻居都并不知道,他就是和方化一样鼎鼎有名的“银幕鬼子王”。
王孝忠和妻子一共生下三个女儿,但她们都没有走到幕前成为演员。他有个女儿名叫王扬,从小耳濡目染,长大后成为了珠影厂的高级化妆师,曾为《警察故事2》、《马戏情未了》等影视作品,担任化妆师,并创办了王扬影视造型化妆工作室。
王孝忠夫妇和女儿女婿及外孙合影
王扬的丈夫是一名文化策划人,婚后两人生下儿子郑琨。
而郑琨跟外公外婆的感情非常深厚,王孝忠也有心将这个小外孙培养成自己的“接班人”。祖孙俩经常会将家里的阳台当舞台,然后演得不亦乐乎。
王孝忠和外孙郑琨
正是有了外公的“重点培养”,所以郑琨长大后也成为了一名演员,并且小有成就。
他曾参与了《外来媳妇本地郎》的剧本创作,又执导了话剧《冢爱》、喜剧小品系列《潮爆粤语》等,还领衔主演了电视剧《我要发达》等。
在此,不得不说,郑琨的长相,简直就像是外公的翻版,只能说这基因实在强大。
郑琨说,外公晚年也有心愿未能实现,那就是没有和外孙共同合作出演一部戏。另外王孝忠很想演一个讲“粤语”的南下老人,也未能如愿。
这主要是因为王孝忠步入晚年后身体抱恙,被心脏病、高血压等疾病困扰多年,难以继续拍戏。这一点,我们从他晚年曝光的照片,就可见一斑。那时王孝忠人变得很瘦,牙也掉了。但跟外孙在一起,却满脸笑容。
王孝忠的三个女儿对父母都很孝顺,忙完了工作便会回家照顾老人。
2016年1月22日,我国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王孝忠因病离世,享年88岁。
虽然王孝忠已经离世9年时间,但他留在大银幕上的那些形象,却永远闪耀在光影之中。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经典老电影,都通过AI技术修复成了4K高清版本。这又引发了一波“回忆杀”。当那些熟悉的老演员,重又出现在银幕上,我相信大家的青春记忆,也都一一浮现在脑海之中了吧?
说到演员王孝忠,我想大家也一定有很多话想说吧?欢迎大家通过留言区,与更多朋友共同交流。我是雅清,再次感谢大家的关注,咱们明天同一时间,再会。
来源:DJ雅清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