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明曾是1.80米的标杆,真实情况并非如此

好看影视 港台明星 2025-04-10 16:33 4

摘要:上世纪90年代,香港街头巷尾的建筑、唱片行、海报墙上,总是逃不过四个人——“四大天王”。

前言

上世纪90年代,香港街头巷尾的建筑、唱片行、海报墙上,总是逃不过四个人——“四大天王”。

这四位,想必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们是当年香港娱乐业辉煌的印记,更是一代人的回忆。

刘德华的帅气、张学友的歌喉、郭富城的潇洒,都已经成为鲜明的标签。

然而,他们四人中,还有一个很特殊,就是刚刚没有被提及的——黎明。

四大天王中,黎明除了以其儒雅、贵公子的姿态“出圈”,还因为180厘米的身高,引发了相当长时间的讨论。

为何黎明的身高成为焦点,这一争议的最终结局,又是如何呢?

在探索这个问题的答案时,我们不仅能够看到香港娱乐圈繁华背后的荒诞,还能够窥见一个真正的黎明。

贵公子黎天王

时间倒退回30年,那时的黎明,就已经是让全亚洲疯狂的顶流偶像。

然而,不同于其他土生土长的港星,黎明其实出生在内陆。

1966年,黎明在北京出生,4岁那年,才跟随自己的父母来到了香港。

也许是命中注定的“漂泊”,黎明在香港生活十年之后,在家人的安排下,被送到了英国留学。

就是这份跨文化的成长经历,成为他今后“贵族气质”的来源。

不过,其实黎明刚出道时,也是一个“倒霉孩子”。

1985年的暑假,黎明因为生病,回到香港休养,当时他站在路边等公交车,就是这一个空隙,竟然让星探发掘了。

不得不说,星探的眼光超乎常人,一眼就发现了今后的亚洲巨星。

然而,对于刚出道的黎明来说,这份钱并不好赚。

第一次,他用试镜得到了300块,之后更是得到了TVB的青睐,顺利签约。

然而,签完TVB之后,黎明的事业就一直没有起色,甚至到卖“大哥大”糊口。

直到1990年,黎明的机会来了。

他出演《人在边缘》一炮而红,从此之后,黎明走入了大众的视野。

其实,黎明刚出道的那段时间,身高并不是重点。

最早期,他是靠着唱歌和演技,成为炙手可热的新人演员的。

在《人在边缘》里,他是那个犹豫的少年,而在《甜蜜蜜》中,他又是一位痴情的华侨。

大家爱的,是他的演技和气质。

但是到了90年代中期,香港娱乐业的新时代来了。

香港娱乐圈开始疯狂包装偶像,身高、颜值、家世、样样都得镀金。

那个年代的香港媒体,就已经开始学会了给自己艺人的脸上“贴金”。

换到了现代,这个词叫作打造人设。

当时的黎明,是大家眼中完美的男神,经纪公司由此也将180的身高,直接嵌进了黎明的营销模板中。

于是,所有通稿都开始营销“黎明身高180”,封面杂志,也爱用“长腿天王”这样的标题。

粉丝们信了,媒体也信了,甚至后来的百度百科、维基百科这些权威平台,都直接照搬这个数据。

然而,问题是——黎明自己从来没有亲口承认过180。

身高争议

近年来,因为黎明出席活动,所以关于这一身高的争议又被提起来,迅速引发了讨论。

当黎明外出演出时,和身高相差较大的男明星站在一起,反倒看不出什么太大差距,经过判断,认为黎明应该是在175厘米左右。

所以,不少网友讨论:难道天王的身高也和普通人一样,存在虚报的水分?

实际上,娱乐圈的身高数据,确实真假难辨。

香港娱乐时代的男明星身高,普遍存在拔高的现象。

当时的经纪公司,通常会将艺人的身高四舍五入,甚至默认加上2—3厘米,以便在宣传时更具有优势。

黎明作为香港的顶级偶像,自然也不例外。

面对质疑,黎明的态度始终比较淡然,直到2021年,黎明在澳门开演唱会,才又提起了这个问题。

当时的他,对全场的观众表示,如果他没有穿鞋的话,可能没有大家看到的那么高。

这一句话,算是直接戳破了维持了30年的身高神话。

不过,为什么这个数字能够骗人这么久呢?

这就不得不提到,当时香港娱乐圈的“平均值”,以及拍摄环境了。

其实,原因很简单——黎明的身材比例在荧幕上的视觉效果拔群。

黎明的身材比例本身就比较好,头小肩宽,腿也很长。

再加上,早起拍戏时的导演,大都喜欢用仰拍的角度,这就导致黎明比平常看起来还要高。

而且,最关键的是,当年的香港明星们,普遍身高都不是很高。

有人粗略地统计过当时的“顶流”们的身高,郭富城171厘米,刘德华174厘米,张学友173厘米。

这就导致,就算黎明只有175厘米,站在这几个人身边,也算是鹤立鸡群了。

更何况,无论是不是明星,到底都是肉体凡胎。

黎明在年龄渐长之后,自然会随着身体的衰老,而导致身高缩水。

这就让大家看到近年来的黎明时,觉得他更矮了不少。

可是话说回来,身高这件事,对于黎明的影响真的大吗?其实不大。

因为,黎明靠的是实力,而不是数据。

他早就已经在文艺界靠自己的演技和歌喉,征服了观众。

他的成就,早就不需要身高出来撑场面,反而是这个背影凑出来的数字,揭露了当时娱乐圈造神时代的一个缩影。

那时候的明星,可以不是真的完美,但是人设必须完美。

观众追逐这一光鲜亮丽的表象,而艺人则需要维持这一幻想。

虽然黎明或许从来没有刻意强调过自己的身高,但是在当时那个偶像行业高度发展的年代,这个身高,就是区别于其他几位天王的通行证。

如今,滤镜已经褪去,人们终于真正看到了黎明。

他的所作所为已经充分表明了,真正的优秀不在于身高,而在于行动。

身高争议外的黎明

身高争议之外的黎明,早就用自己的慈善行为,赢得了尊重。

小儿麻痹症,大家一定都不陌生。在现在这个年代,小儿麻痹症已经成为过去式,发病率已经大大降低。

但是,在20世纪90年代,小儿麻痹症,曾经摧毁过无数个家庭,让许多家长惧怕不已。

不过,好消息是,不少人也在为减少这类疾病一直努力,其中就包括黎明。

1994年,黎明发起了消除小儿麻痹症的筹款计划,为了能够筹得款项,他甚至亲自上台表演杂技。

这位以形象著称的天王,竟然能够抛下外表,只为了善款,让不少观众感动不已。

最终,黎明筹集到了350万美元,为8000万儿童购买疫苗。

这一壮举,让他成为首位获得联合国表扬的华人明星。

不仅如此,在名利方面,黎明也一直十分淡然。

当所有人都在拼命向上爬的时候,他却反其道而行之,选择了主动往下走。

1999年,黎明主动宣布退出香港乐坛奖项竞逐,他给出的理由也很简单,要把机会让给新人。当时,不少人嘲笑他是已经过气。

然而多年之后再回头看,才发现了黎明当时的决定,展现了如何具有前瞻性的眼光。

他不争一时风光,而是转头扑向了电影领域。

2002年时,他凭借着《三更之回家》,拿下了当年金马奖的最佳男主角。

六年之后,他这个出生在北京,在香港成名的艺人,竟然演起了北京京剧大师——梅兰芳。

这一部与陈凯歌合作的电影,也让大家看到了他的蜕变。

甚至有人称赞,黎明演的不是梅兰芳,而是那个时代的文人风骨。

如此,足可见黎明的演技,已经进一步炉火纯青,达到了新的境界。

回顾黎明一路走来的生活,从不停地换地方生活,到身处于纸醉金迷的娱乐圈,却仍然有自己的判断,就不难看出来,黎明是一个有主见且有规划的人。

想必,就算他不是明星,也一定能够过好自己的人生。

如今,黎明的身份也不只是偶像、歌手或者演员。

他早已创立了自己的唱片公司,培养了一批新的新生代艺人。

当同龄艺人还在靠着情怀开演唱会赚钱的时候,他早已经跳脱出了天王的框架,居于幕后,专注自己的事业。

现在再提起黎明,已经很少人纠结他是否有180厘米的身高。

因为黎明的所作所为,远比一个数字要有分量。

身高或许可以虚报,但是人生的高度,从来都做不了假。

结语

如今,虽然娱乐圈早就已经更新换代,有了层出不穷的新人偶像,但是,这些偶像的对外标准仍然没有变化。

依然是完美的人设,搭配公司设定好的活动、言谈举止。

这时候,才有人真正能够看出黎明这一“天王”的意义。

在爆红的最初,他的标签,也是被设定好的,供展示的完美样本。

然而,多年来的沉淀,让他早就跳出了框架,真正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天王”。

天王,从来无需用身高定夺,而是将每一次善行、每一次蜕变都融入进自己的生活。

黎明,不仅是天王,更是无数人为之学习的榜样。

参考资料:

猫眼娱乐:52岁黎明近照曝光,身材发福略显苍老,少了一份天王风范

猫眼娱乐:黎明准备5万份爱心包裹,亲自帮忙打包,做公益3次获勋章表彰

中国新闻网:梅葆玖满意黎明版梅兰芳:当时有帮他排练(图)

来源:孔甲丙丙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