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4月9日凌晨,香港前特首梁振英的次女梁齐昕被发现在公寓内昏迷,经抢救无效离世,年仅33岁。这一消息迅速引发全网关注——她出身显赫、颜值出众,毕业于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本该拥有令人艳羡的人生。然而,警方初步调查排除了自杀可能,死因尚待尸检结果。其父梁振英发文哀悼,
突发噩耗:33岁生命戛然而止
4月9日凌晨,香港前特首梁振英的次女梁齐昕被发现在公寓内昏迷,经抢救无效离世,年仅33岁。这一消息迅速引发全网关注——她出身显赫、颜值出众,毕业于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本该拥有令人艳羡的人生。然而,警方初步调查排除了自杀可能,死因尚待尸检结果。其父梁振英发文哀悼,称女儿“走得突然”,未留遗言,更让事件蒙上迷雾。
图片来源于网络
抑郁症阴影:从“天之骄女”到情绪失控
翻看梁齐昕的社交媒体,会发现大量压抑的痕迹:去年她曾暗示割腕,今年3月又发布“心碎是自古以来最响亮的宁静”配图。事实上,她的心理问题早有端倪——2015年因与母亲争执当街掌掴对方,事后被曝长期抑郁;2020年她自述整夜失眠,“像被关在黑暗的笼子里”。心理学家分析,高压力环境(如政治家庭的高关注度)、情感创伤(与男友分手)及事业受挫(演艺梦中断)可能叠加成她的心理负担。
图片来源于网络
家庭关系:爱与矛盾的撕裂
梁齐昕与父母的互动充满张力。她曾公开抱怨与母亲关系紧张,甚至说出“想跳楼”;而母亲在掌掴事件中默默承受,被拍到深夜去酒吧接她回家。这种矛盾背后,是抑郁症患者对亲密关系的“攻击性依赖”——既渴望关爱,又因情绪失控伤害家人。梁振英虽多次公开回应女儿病情,但香港媒体指出,政治家庭的特殊身份可能让梁齐昕更难获得普通人的疗愈空间。
图片来源于网络
公共事件中的身影:未被看见的呐喊
今年2月梅西香港行拒赛风波中,梁齐昕是少数公开批评梅西的名人之一。她质问:“如果你的偶像这样对待你,你会怎么想?”这条动态如今再看,或许是她对“被尊重”的强烈共情。
有网友发现,她近年尝试用健身、养狗转移注意力,甚至参与动物保护公益,似乎努力寻找出口,但抑郁症的生理性症状(如血清素失衡)可能抵消了这些积极努力。
图片来源于网络
精英阶层的心理危机何解?
梁齐昕的悲剧撕开了精英教育的隐痛:在资源堆砌下,心理健康往往被忽视。数据显示,香港15-34岁人群自杀率近年攀升,其中高学历、高收入群体因“病耻感”更少求助。反观内地,抑郁症就诊率仅20%,许多人仍认为“想开点就行”。其实,抑郁症并非“矫情”,而是需要药物与心理干预的疾病。
图片来源于网络
我们该如何接住身边的“梁齐昕”?
梁齐昕的故事让人唏嘘,也叩问每个人:当朋友突然沉默、家人变得易怒时,我们是否愿意放下“你够幸福了”的评判,真正倾听他们的痛苦?或许,一句“我陪你去看医生”比千言万语更有力量。评论区聊聊:你有过因不理解他人情绪而后悔的经历吗?
来源:梦城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