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她笑着说“大家骂我骂轻点”,粉丝超级嘴甜说没有骂过你,她还在那再三确认:你们都没有骂我吗?没有骂过吗?~
陈德容又上热搜了,一段路人拍的视频里,陈德荣戴着口罩和墨镜跟粉丝互动。
她笑着说“大家骂我骂轻点”,粉丝超级嘴甜说没有骂过你,她还在那再三确认:你们都没有骂我吗?没有骂过吗?~
这个瞬间像一面棱镜,折射出这位昔日琼瑶剧女王在浪姐舞台上引发的复杂舆论场——节目里的她因"态度傲慢"屡上热搜,现实中的她却依然保有被观众宠爱的底气。
1
陈德荣这个名字,从"白吟霜"到"浪姐",可以说是落差是相当大。
1993年《梅花烙》里的白吟霜,陈德容用泪眼汪汪的特写镜头定义了琼瑶剧的审美标准。
那时她演哭戏只需三秒入戏,睫毛膏晕染的泪痕都能成为模仿对象。
但三十年后在浪姐的练习室里,50岁的陈德容面对的是完全陌生的唱跳挑战。
当舞蹈老师一遍遍重复"一二三四"的拍子时,她慌乱中错把左脚当成右脚,同组的王蓉忍不住提议:"老师先完整过一遍动作再抠细节吧?"
这句建议像导火索点燃了火药桶。
节目组完整保留了这段冲突:王蓉在2小时内学会舞蹈后,看到陈德容的难处,提议先整体演练再逐步完善细节。
两个人就吵起来了,陈德荣更是对王蓉说“那你来当队长”。这场争执让#陈德容王蓉吵起来了#迅速登顶热搜。
在备采间,陈德容说她很生气,还说王蓉太自我,这些都成了她"态度傲慢"的佐证。
还有网友翻出了陈德荣以往的采访,她曾表示"演20几岁孩子的妈妈是奇耻大辱"。
这番话被解读为对年龄和角色定位的抗拒,尽管经纪人澄清是"玩笑回应",但舆论的洪水已难以逆转。
2
节目组当然不是无辜的旁观者。
当陈德容在备采间红着眼眶说"我真的很崩溃"时,正片里这段画面被剪成她拒绝接受批评的佐证。
陈德荣没有舞蹈基础,舞跳得不好,练得慢也很正常,节目组刻意把冲突画面都保留,强化冲突,还有铺天盖地"划水女王"的剪辑,实在算不上无辜。
这种叙事偏差在综艺史上并不新鲜。
2020年选秀综艺《青春有你2》中,选手赵小棠因对蔡卓宜说“没人选很可怜”,被剪辑成毒舌形象登上热搜。
海外版完整片段显示,赵小棠实际是建议队友选择蔡卓宜,因蔡卓宜第一志愿是该组,节目组为制造冲突刻意断章取义。
第一季《浪姐》中,海陆吐槽自己“上了年纪”被剪辑成公开嘲讽其他姐姐年龄,引发“情商低”骂战。
海陆直播解释当时声音小,未针对他人,正片却放大冲突,节目组刻意制造矛盾。
但舆论的洪水一旦开闸就难以逆转。
当陈德容在初舞台重现《梅花三弄》经典手势时,弹幕飘过"还在吃老本"的讥讽;
当她主动教年轻队员演戏技巧时,却被解读为"好为人师"。
这种集体记忆的选择性遗忘,让那个曾让半个亚洲观众为之落泪的"琼瑶女郎",在流量时代的镜头前变得OUT了。
3
梅婷50岁演少女被嘲"老黄瓜刷绿漆"的热搜还没凉透,陈德容就踩着年龄焦虑的雷区登场。
她拒绝演妈真的只是矫情吗?当观众用"优雅老去"要求女演员时,是否也该问问编剧为何总把中年女性写成工具人?
陈德容的困境并非个例。《浪姐》系列中,中年女演员们都在上演着相似的剧本。
第一季的宁静,在初评舞台直言"我还要自我介绍?那我这几十年白干了",被质疑"倚老卖老";第三季的于文文,因性格直率被贴上"低情商"标签。
这些争议背后,是观众对"中年女性"的复杂期待:既要她们打破年龄桎梏,又要她们保持少女感;既要她们展现专业态度,又要她们接受"过气"现实。
林心如曾在采访中说:"我们不是在演少女,而是在演角色的少女时期。"这句话道出了中年女演员的无奈。
当镜头对49岁的林心如面部状态的审视超过对她演技的关注时,当57岁的吴越在《繁花》中保留眼角细纹反被赞誉时,我们看到的不仅是女演员的抗争,更是整个社会对女性年龄的畸形凝视。
从万民追捧的琼瑶女郎到"被骂上热搜",陈德容的乘风之旅像面照妖镜:照出观众对"不老女神"的苛刻凝视,也照出娱乐圈对中年女演员的隐形霸凌。
当我们在键盘上敲打"划水""傲慢"时,是否也参与了这场名为"时代审美"的暴力?
或许真正的破局之道,不是要求陈德容们永远活在紫菱的影子里,也不是逼她们成为唱跳全能的"女铁人"。
而是让荧幕前的我们学会接纳:接纳美人迟暮的优雅,接纳转型期的笨拙,接纳所有被时代浪潮推搡着前行的真实人生。
毕竟,谁又不是在生活的练习室里,跳着属于自己的、不够完美的舞步呢?
来源:柚妈充电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