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19岁女死刑犯郑文巧被枪决,长相不输明星,迷茫看前方

好看影视 港台明星 2025-04-22 17:21 3

摘要:1996年,一个长相清秀的女死刑犯被枪决。罪犯伏法,为自己做的错事付出代价,当然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但这名死囚只有19岁,这花儿一般娇艳的年纪,却犯下足以死刑的滔天大罪,令人不免好奇,她到底做了什么把自己送上了不归路?

1996年,一个长相清秀的女死刑犯被枪决。罪犯伏法,为自己做的错事付出代价,当然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但这名死囚只有19岁,这花儿一般娇艳的年纪,却犯下足以死刑的滔天大罪,令人不免好奇,她到底做了什么把自己送上了不归路?

郑文巧的家境很穷。如果一个家庭虽然贫穷,但还算和睦,每个家庭成员都在尽自己所能的互相扶持,那这个家庭即使贫困,也不会失去生活的希望。

可惜的是,郑文巧的家不仅穷,家人还观念落后,重男轻女的思想在郑文巧父母的心里根深蒂固。一个又贫穷,又重男轻女,又有一男一女两个孩子的家庭,大概率是不会和谐的。

家庭资源总共就那么多,父母考虑事情还总以弟弟为先,有了弟弟的就没有郑文巧的。像什么 “姐弟平分”之类的公平概念在这个家庭中根本不可能存在。

吃穿方面的偏心,只是让一个孩子多受一些委屈;但在上学方面的偏心,就很可能改变一个孩子的一生。

可是家里毕竟太穷,讲太多的大道理也换不来更多的资源。在家里只供得起一个孩子读书的情况下,父母私心里想把这个机会留给儿子。

但是郑文巧在学习方面也很争气,父母面对她优异的成绩,一时也做不出让郑文巧直接退学的决定。

最后,是郑文巧看出了父母的为难,她主动提出把上学的机会让给弟弟。而自己就要和那个年代很多贫困家庭的女孩子一样,外出打工供弟弟读书。

对于第一次走出大山的郑文巧来说,繁华的都市不是什么美好的天堂,而是一座随时有可能让她找不到自我的迷城。

这是比喻,也是客观事实。

她没见过那样四通八达的道路,来来回回绕好几个圈都找不到自己的目的地。她也没见过那样挺拔的高楼大厦,楼宇的影子让她发晕,行走在这些钢筋水泥之间,连阳光都撒不到自己身上。

身边来往的行人各个光鲜亮丽,而既没有学历又没有专业技能的郑文巧游走在人群中,连个落脚的地方都没有。

好不容易有人愿意给郑文巧提供一份能糊口的工作,但由于她年龄太小,对方甚至都不和她签订正式合同,各种权益自然也无法得到保障,辛辛苦苦一个月,到头来却是白干。

辗转了好多地方,郑文巧终于得到了一份苦力活。这工作每天起早贪黑,却赚不了多少钱。那为数不多的一点钱,还要给家里寄去一部分,真正留在郑文巧手里的少之又少。城市的生活成本又高,很多时候郑文巧自己的基本吃穿住行都成问题。

都说有付出就有回报,而郑文巧的付出明显与回报不成正比。在城市里打拼了一段时间,她深知,做枯燥乏味的苦力活根本无法赚大钱。

“赚大钱”,这三个字深深地刻在郑文巧的脑海里,她着魔一般的考虑如何能在这繁华的都市里咸鱼翻身。

那个年代的都市还没有现在这么卷,只要有一技之长,大抵都能在城市里找到自己的位置。学历够高可以赚到钱,技能够突出可以赚到钱,见识够广也可以赚到钱。

只可惜,贫苦出身的郑文巧要学历没学历,要技能没技能,见识也远远比不上那些走南闯北的都市精英们。想要在城市里站稳脚跟,对郑文巧来说似乎是一种奢望。

就在这时,有一个人带着“发财方法”出现了。

一个偶然的机会,郑文巧遇到了一名男子。这男子谈吐风趣,言谈间颇有见识。对于那时的郑文巧来说,这样的男子有着致命的吸引力。更何况这男子似乎对郑文巧也有意思,时不时流露出想要追求郑文巧的态度。

郑文巧很快沦陷在这男子的温柔攻势里,自以为和他坠入了爱河。在郑文巧的视角里,小说里的童话故事似乎在自己身上发生了,出身平凡的灰姑娘遇到了出手阔绰又见识广博的王子,两人甜甜蜜蜜,狠狠的在朋友面前秀了一波恩爱。

那时候的郑文巧不知道,这不是甜蜜的爱情,这是裹着蜜糖的毒药。

两人谈恋爱没多久,这名男子就向郑文巧提出了一个“小小的请求”。

在当时的郑文巧看来,那真的是一个很小很小的请求:把一个东西送到一个地点。

答应这件事的时候,郑文巧只是觉得自己帮男朋友一个小忙。可是当她把东西送到约定的地点,换来了一笔巨大的现金。

她送的并不是什么大件东西,何至于能够换来那么大一笔钱呢?郑文巧的学历不算高,但她也并非文盲。稍一思索,她就明白这件事的本质。

她心里明白,这样暴利的东西,世界上只有一种。

从开始帮忙“送东西”起,她就知道自己成了罪恶交易的帮凶。她也突然明白过来,过往的种种甜蜜,她自以为的“爱情”,不过是那男子想要利用自己而进行的拙劣表演。

到底要不要揭发这件事情?郑文巧只思考了很短的时间就做出了决定。在她那已经被金钱套牢的脑袋里只有一个念头,爱情虽然是假的,但那个男的在她身上花的钱是真的。那个男人的钱虽然来源罪恶,但送给她的各种礼物是真的。

她自己也是那些黑钱的受益者,如果揭发了那个男子,自己也会失去现在的生活。

她秉持着这样的念头,始终没有将那男子的恶事揭发出来。反而装聋作哑,假装自己不知道,仿佛这样就能问心无愧地享用那些罪恶之钱。

就在她以为自己的日子可以这样继续下去的时候,那名男子并没有打算放过她。

郑文巧帮那男子送了几次“物品”,尽管她自己早已经决定,绝对不揭发那男子的恶行。但是对于那男子来说,手上没有郑文巧的把柄,他就永远不会相信郑文巧的忠诚。

想要让一个人忠于自己,一种是让这个人死亡,一种是把对方和自己拴在同一条船上。郑文巧还有利用价值,所以不能死。那就让她和自己一起堕落。

一个看似偶然,实则是那男子处心积虑的安排之下,那男子给郑文巧吸了一些粉末,然后让郑文巧帮他送一批“货物”,事成之后会给郑文巧一笔她无法拒绝的报酬。

郑文巧自然知道自己吸下去的是什么,也知道自己送的“货物”到底是什么,但金钱的诱惑早就让她把自己的法律观、道德观抛到了脑后。

一旦有了第一次,就会有后面的无数次。非法交易带来的巨额利润让郑文巧无法割舍,从俭入奢易,从奢入俭难,她不想再回到以前那种贫穷艰辛的日子里。

渐渐的,郑文巧变成了大毒贩,赚的钱越来越多,造的孽也越来越多;警方的目光当然也锁定了这个为祸城市的罪恶源头。

为了抓到这条大鱼,警方提前做了很多准备。可是即使是警方也没有想到这个导致了很多家庭家破人亡,导致了很多人深陷泥潭的罪魁祸首,居然是一个19岁的少女。

也许是郑文巧早就知道会有这么一天,面对调查和审判,郑文巧表现出一种不符合年龄的漠然。她好像既没有对往事的悔恨,也没有对即将到来的死亡的恐惧。她麻木地配合着警方的调查,对自己所有的罪行供认不讳。

一般来说,态度良好可以获得减刑,但郑文巧犯下的罪行过于重大,减刑对她完全不适用。在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和审理之后,郑文巧被判处了死刑。

没有人对此表示异议,这本就是全国人民最深恶痛绝的罪行之一。1996年,郑文巧被执行枪决。这个19岁的死刑犯,留在世间的最后一张照片上仍能看出她姣好的面容,只是她目光迷茫,麻木的看向前方,不知是在回忆自己那天怒人怨的过往,还是已经看到了死神向她伸出的镰刀。

本是佳人,奈何经受不住金钱的诱惑,一而再再而三的突破法律的底线,最后等待她的只有法律的严惩。

郑文巧家境贫寒,为了弟弟放弃了自己的学业,在城市中一度辛苦打拼帮扶家庭,如果没有走上犯罪道路,坚守住法律底线和道德底线,坚持用光明正大的手段赚钱,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去把握自己的未来,她总有一天可以用双手真正改善自己的生活。

家境贫寒,尚且有可能改善的那一天;一旦出卖了灵魂,那才是真正的万劫不复。

犯罪就是犯罪,任何经历都不能成为犯罪的理由。我们感慨郑文巧短暂的一生,却也并非为她的罪行开脱。犯罪就应该接受法律的制裁,罪行严重的更是百死莫赎。我国每年都有无数的警察为禁毒事业献出了生命,涉毒是全国人民都深恶痛绝的罪行,远离相关产品,既是保护自己也是保护家人。

来源:老孙聊游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