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她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台湾的第一美女,演过电影、文艺片,后来还写过书。在80年代她嫁给才子李敖,本应是一段佳话,然而这样的一段仅有3个月26天的婚姻,却给她带来了长达几十年的折磨,她就是台湾才女胡因梦。01胡因梦生在台湾一个不普通的家庭,父亲是德国工程师,母亲
她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台湾的第一美女,
演过电影、文艺片,后来还写过书。
在80年代她嫁给才子李敖,本应是一段佳话,
然而这样的一段仅有3个月26天的婚姻,
却给她带来了长达几十年的折磨,她就是台湾才女胡因梦。
胡因梦生在台湾一个不普通的家庭,
父亲是德国工程师,母亲是本地女子,
家里条件好,从小就没让她吃过苦。
而且长得也水灵。
长到十来岁,果然出落得清秀灵动,眼睛亮得像会说话。
后来她因为拍起广告而让人们知道她,那也是她事业的起点。
镜头前那股自然劲儿,谁看了都喜欢。
十八岁那年,她接了部电影,叫《云深不知处》,
演了个命苦的少女,
眼神里的忧郁和脆弱,抓住了观众的心。
这部片子让她一夜成了明星,报纸上全是她的名字。
那会儿的台湾,电影院里天天排长队,
胡因梦的名字就是票房的保证。
她接连拍了几部片子,
像《怨女》《云飘飘》,每一部都卖座。
片场里,她特别拼,有回拍夜戏,
哭了整整八个小时,眼睛肿得睁不开,
导演劝她歇歇,她却说还得再来一条。
这样的认真,让她不光是靠脸吃饭,
演技也得了圈里圈外的认可。
街上到处是她的海报,年轻女孩学她穿衣打扮,
她成了一整个时代的偶像。
可这光鲜背后,麻烦也不少。
记者天天追着她跑,粉丝堵到家门口,
连出门买菜都得偷偷摸摸。
胡因梦慢慢觉得,自己不像个人,
倒像个被摆上架的商品。
她心里开始空落落的,
觉得这日子再风光,也少了点真东西。
那时候,台湾的娱乐圈热闹得像个大集市,
电影公司争着捧新人,观众也爱追星。
可对女演员来说,风光归风光,压力也大。
报纸上总拿她们的外貌说事儿,
胡因梦的美被吹上天,可也让她觉得,
自己好像只是个好看的壳子,俗称“花瓶”。
她拍戏拍到累,回家还得应付记者的电话,
心里那股疲惫越攒越多。
就在这时候,李敖闯进了她的生活。
他是个作家,写文章犀利,
敢跟谁都叫板,在台湾名气大得很。
胡因梦收到他的信,信里夸她演技好、气质特别,还约她吃饭。
她起初没当回事,可李敖接连写了好几封,
语气诚恳,她心想,这人还挺有意思,就答应见一面。
李敖跟胡因梦见面那天,没让她觉得多惊艳。
他个子不高,瘦瘦的,脸上有点傲气。
可一开口,话就跟刀子似的,犀利又好笑,
聊着聊着,胡因梦觉得这人脑子真不一般。
李敖追她追得特别猛,天天写信,周周送花,
说话也直接,直夸她是他见过最美的女人。
这话说的不错,看这张照片,
胡因梦长头发,五官精致,妥妥的大美人。
胡因梦那会儿正对事业烦透了,
觉得生活缺了点啥,李敖的热情就像一团火,点燃了她的心。
她被他的才华和浪漫打动,慢慢动了心。
1980年,李敖说要结婚,胡因梦脑子一热,
觉得换个生活方式也许不错,就点头了。
婚礼低调,俩人就这么绑在了一起。
可婚后没一个月,麻烦就来了。
李敖在家特别挑剔,胡因梦做饭放盐少了,他能唠叨半天。
她爱光脚在家走,他嫌不卫生,非让她穿拖鞋。
胡因梦也不是好惹的,脾气上来就甩脸子,
俩人吵着吵着就冷战了。
李敖还老拿她的演艺事业说事儿,
觉得她该少拍戏,多读点书,显得有深度。
胡因梦一听就火,
自己辛辛苦苦拼来的事业,凭啥被他瞧不上?
吵到第三个月,有一回闹得特别凶,
李敖摔了东西,胡因梦气得收拾衣服回了娘家,再也没回去。
三个月零22天,婚姻就这么完了。
她后来想想,觉得这段婚姻压根不是爱情,就是一时的迷糊。
离婚后,胡因梦本想清静,可李敖不让她如愿。
他是个爱出风头的人,离婚没多久,
就在书里、访谈里提起胡因梦,
啥私事儿都敢说,连她的生活习惯、健康状况都不放过。
他话里带刺,说她像个脆弱的瓷器,不适合过日子。
台湾那会儿八卦报纸正火,
记者逮着这些话就使劲炒,胡因梦一下成了大家嘴里的谈资。
有人觉得李敖太刻薄,有人觉得胡因梦太矫情,
她的名字总跟“李敖前妻”绑一块,过去的光环全被盖住了。
胡因梦不爱搭理这些,记者问她�咋看李敖的爆料,
她就笑笑,说随他去。
她嘴上说得轻松,可朋友知道,
她那段时间过得挺苦,躲在家里,不愿见人。
离婚把胡因梦整得够呛,身子弱了,
心情也不好,有一阵子整天把自己关屋里,啥也不干。
有一天,她随便翻了本书,是讲心灵修行的,
读着读着,觉得心里亮堂了点。
从那以后,她开始认真学这些东西,
觉得这才是自己想要的。
她把演艺圈的工作全推了,
搬到山里住,过起了简单日子。
每天早上打打坐,读点书,
下午在山里走走,晚上写点东西。
山里的空气清新,树林静得让人安心,
她慢慢觉得,生活不用非得轰轰烈烈,平平淡淡才踏实。
胡因梦还在山里写书,把自己的经历和感悟记下来。
她的书没啥激烈的词儿,
写得特别平和,读起来像跟朋友聊天。
书中还用一万字来写李敖,但是没有什么谴责之词,
她说她已经在自己身上看到自己的局限性,
和人性中的不足,对他只选择谅解。
就这样她跟过去的自己和解,
在一次采访中,她还说,李敖的羞辱也是对她最好的磨练。
后来好多人看到了她写的书,感觉心里踏实了点。
她的书卖得不错,不少读者写信给她,
说看了书才敢去追自己想要的生活。
胡因梦没觉得自己多了不起,她就觉得,
能帮到别人,自己也挺满足。
山里的日子让她变回了自己,不用再活在别人的眼光里,
也不用再背着“李敖前妻”的包袱。
那会儿,台湾的社会也在变,
80年代女性的地位开始被更多人关注。
胡因梦的选择在当时挺少见,很多人不理解,
觉得她放着大明星不做,跑去山里瞎折腾。
可她不关心这些,她说,名气、钱、掌声,
都不如心里的安静来得真。
她的生活简单得像一汪湖水,平静得没一点波澜。
朋友去看她,发现她脸上多了种从容,
笑起来特别轻松,
跟当年那个被记者追着跑的胡因梦,像是换了个人。
李敖没停下折腾,离婚后几十年,
还老拿胡因梦说事儿。
写书的时候提她,接受采访也提她,
话里总带着点嘲讽,像是非要证明自己在这段婚姻里没吃亏。
台湾的八卦圈爱热闹,媒体也跟着起哄,
胡因梦的名字老被拉出来遛。
她还是那句“随他去”,从不跟李敖对呛。
朋友说,她压根不看那些报道,也不关心李敖说了啥。
她的世界早就跟这些没关系了,
山里的生活让她看开了,过去的事儿,
再热闹也跟她没啥瓜葛。
晚年的胡因梦还是住在山里,
每天看书、写字、散步,日子过得有条不紊。
她偶尔跟朋友聊起李敖,语气平静,
说他是个有才华但也有毛病的人,跟所有人一样。
她没恨过他,也没觉得这段婚姻毁了自己。
相反,她觉得那段日子让她看清了啥是真想要的。
她的书还在出,读者还在增加,有人问她为啥能这么淡定,
她说,学会放手,日子就轻快了。
胡因梦从没觉得自己是传奇,
她只是个找回了自己的普通人。
她与李敖的之间的纠葛,从1980年开始,
直到2018年李敖的去世而消散。
如今的胡因梦独自抚养着自己的一个女儿,
也在不断的更新短视频,把正能量传递出去。
正如她所所说的,人人都有局限性和不足,
认识到这一点可能很容易,
但是如何和他们和解就比较难。
她的那句:我不关心,也正是她为此事放下了,
曾经的经历都成了对自己的磨练。
她选择洒脱面对人生。
人生不就应该如此吗?
在人性面前,做自己,心态平和的面对事情,
不也是一种生活态度吗?
信息来源:
1、对话胡因梦:李敖的羞辱是对我最好的磨练.新周刊/手机新浪网
2、胡因梦.生命的不可思议:胡因梦自传.深圳.深圳报业集团出版社.
3、“胡因梦专访”,《环球人物》
来源:酒馆茶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