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4月28日的香港北角,天空阴沉着飘着细雨,香港殡仪馆外的街道上,花圈从街角一直绵延到路口,像一条素白的长河。
4月28日的香港北角,天空阴沉着飘着细雨,香港殡仪馆外的街道上,花圈从街角一直绵延到路口,像一条素白的长河。
这里,正举行着恒基兆业创办人李兆基的团体公祭仪式——这位享年95岁的商界传奇,在3月17日安详离世后,终于迎来了与世人告别的最后一程。
自3月17日李兆基在家人陪伴下离世后,家属便着手筹备后事。
根据安排,4月27日起,灵堂在北角香港殡仪馆正式设立;4月28日则是关键的团体公祭及大殓出殡日,所有仪式均按佛教传统进行。
为了让更多市民表达哀思,李家特意在殡仪馆对面的球场搭建了大型白色帐篷悼念区,里面摆着李兆基的遗像,四周挂满他与家人的合影,地上铺满各界送来的花束。
现场还设置了留言册和花池,市民写下的悼念卡会被收进纪念展览的花池里,成为永恒的怀念。
值得注意的是,仪式结束后,李兆基的遗体将返回他的故乡顺德大良安葬。
“落叶归根”这一传统,让这场现代商业巨擘的葬礼多了几分温情的底色——无论成就多大,对故土的眷恋始终是刻在中国人骨子里的情结。
公祭现场最让人心头一暖的,是李兆基五个子女的身影。
从现场画面看,李家杰、李家诚兄弟站在稍前的位置,一个神情谦逊,一个目光坚定;三个女儿李佩雯、李佩玲、李佩仪则安静地陪在两侧,虽穿着朴素的黑色衣装,却难掩眉眼间与父亲相似的轮廓。
最让人感慨的是,李佩雯的丈夫李宁始终站在她身侧,而李家诚的手自始至终牵着妻子徐子淇——没有夸张的排场,只有家人间最自然的扶持。
这种“全员到齐”的画面,在豪门葬礼中并不常见。
有网友留言:“以前总觉得豪门家庭关系复杂,现在看他们手拉手站在一起,才明白‘家人’二字,在失去至亲时最珍贵。”
除了家属,公祭现场还来了不少“重量级”客人。
前九龙仓主席吴光正、会德丰地产主席梁志坚等商界老友,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香港总会理事长卢文端等政要,都一早到场致哀。
更让人意外的是,李家公布的治丧委员会名单里,竟包括三位香港特首,以及霍震霆、霍震寰等商界传奇。
这背后,是李兆基一生难以复制的“传奇”。
他白手起家创立恒基兆业,推动香港地产行业走向成熟;他热衷慈善,捐建学校、医院不计其数;他更以“四叔”的亲切形象,成为香港市民心中“低调务实”的代名词。
正如现场一位老市民所说:“我年轻时住的公屋,好多都是恒基建的;现在孙子读的小学,也是四叔捐的。他走了,我们真的舍不得。”
仪式结束时,殡仪馆外的雨停了,帐篷区的遗像在微风中轻轻晃动,照片里的李兆基穿着唐装,笑得温和。
这场持续不到两天的葬礼,让我们看到了太多:有商界巨擘的“落叶归根”,有豪门家庭的“平凡温情”,有政商各界的“集体致敬”,更有普通市民最朴素的“怀念”。
有人说,李兆基留下的是千亿资产;但在更多人心里,他留下的是“踏实做事、低调做人”的精神,是“富而思源、回馈社会”的格局,更是一个家族用行动诠释的“团结”——这些,才是比财富更珍贵的遗产。
正如灵堂里循环播放的纪念影片最后一句话:“最好的告别,不是眼泪,是把你教我的,好好传给下一代。” 李兆基走了,但他的故事,还在继续。
来源:慕灵山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