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第43届香港电影金像奖以《九龙城寨之围城》横扫9项大奖落下帷幕,但这场“重工业电影”的胜利背后,却难掩港片深陷“冰河时代”的焦虑。当古天乐在庆功宴上高呼“港片能走出海外”时,台下却坐着半数空置的座位——颁奖礼收视率同比下跌15%,社交媒体热度不及同期内地综艺的
第43届香港电影金像奖以《九龙城寨之围城》横扫9项大奖落下帷幕,但这场“重工业电影”的胜利背后,却难掩港片深陷“冰河时代”的焦虑。当古天乐在庆功宴上高呼“港片能走出海外”时,台下却坐着半数空置的座位——颁奖礼收视率同比下跌15%,社交媒体热度不及同期内地综艺的1/3。这座曾被誉为“东方好莱坞”的造梦工厂,正站在十字路口。
技术狂欢难掩叙事贫血
《九龙城寨之围城》以1:1实景搭建、漫改动作美学和3亿日元日本票房证明港片工业能力,但豆瓣7.2的评分揭示其内核虚弱:角色沦为动作戏“人形兵器”,剧情陷入“帮派夺城-兄弟反目-集体守护”的套路循环。与之形成对比的是《破·地狱》的失意——这部聚焦香港殡葬文化的文艺片,用喃呒经诵念与性别平权议题斩获5项技术奖,却因“不够港味”错失最佳影片。这种“重特效轻叙事”的倾向,恰是港片失去内地市场的主因:2024年港片内地票房冠军《九龙城寨》仅6.85亿,不及《抓娃娃》单日票房。
人才断层与资本撤离的恶性循环
当61岁的刘青云四度封帝时,台下34岁的游学修成为最佳男主提名人中最年轻的面孔。这种“老将独舞”的困境,在幕后环节暴露无遗:谷垣健治领最佳动作设计奖时,逐一点名龙虎武师的名字,而台下年轻观众对这群幕后英雄一无所知。更严峻的是资本寒冬——2025年香港开机电影同比减少40%,古天乐的“天下一”公司自降片酬仍无工可开,灯光师转行卖保险的新闻登上头条。
破局之道:从“情怀消费”到“现实共振”
金像奖将专业精神奖颁给茶水阿姨杨容莲,却将最高荣誉给予重现80年代九龙城寨的《九龙城寨之围城》,这种矛盾姿态恰是港片困局缩影。当《破·地狱》用女性视角解构传统殡葬文化时,评委会却选择用9项大奖为港片黄金时代“立碑”。反观内地,《孤注一掷》用缅北诈骗题材撬动38亿票房,证明现实主义才是全球观众的通用语言。香港电影若想重获新生,或许该放下对“东方好莱坞”的执念,像《毒舌律师》用律政戏映射阶层固化那样,让市井烟火气取代漫画式暴力美学。
金像奖的星光终会暗淡,但电影作为时代记录仪的使命不该褪色。当林青霞与徐克36年丁克婚姻后同台领奖时,人们缅怀的不仅是巨星往事,更是香港电影敢为人先的锐气。是时候让这种锐气穿透怀旧滤镜,直面2025年的真实世界了。
来源:感恩浅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