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兆基家人发布谢文,多张珍贵家庭照曝光,罕见四代同堂孙儿相伴

好看影视 港台明星 2025-05-03 12:38 2

摘要:香港巨富李兆基离世,他的家人以高规格并且是比较传统的形式为他举办了葬礼。

香港巨富李兆基离世,他的家人以高规格并且是比较传统的形式为他举办了葬礼。

这场被港媒称为"世纪葬礼"的仪式,处处透露着老派豪门对传统的坚守。

从刊登讣告到发布谢文,李家严格按照"有始有终"的规矩操办,让人看到豪门世家对礼数的讲究。

葬礼结束后,李家人特意在报纸上刊登了谢文。

这个传统现在已不多见,但李家依然坚持。

谢文最显眼的是占据半个版面的红色"谢"字,在黑白报纸上格外醒目。

红色代表喜丧,97岁高龄离世确实算得上福寿双全。

谢文内容虽短却大有门道。

"谊亲临执绋,恵赐厚赙"这文绉绉的八个字,翻译成大白话就是:感谢亲友们帮忙抬棺送葬,感谢大家送的帛金。

这种传统用语现在能看懂的人不多了,但李家依然原汁原味保留下来。

细看谢文落款,李家成员的排列也暗藏玄机。

两个儿子打头阵,三个女儿紧随其后,儿媳徐子淇单独列出——这位千亿儿媳在家族中的地位可见一斑。

比起讣告里密密麻麻的家族成员名单,谢文只列直系亲属,用"暨众亲属"一笔带过,既周全又不失体面。

葬礼现场发放的纪念册,堪称一部浓缩的豪门史诗。

册子首页"上善若水,自然无为"八个大字,是李兆基生前亲笔所书。

这位地产大亨把老子的智慧融入商海浮沉,难怪能在香港商界屹立半个世纪不倒。

纪念册里最抢眼的是一张四代同堂的老照片。

李兆基搀着年迈父母,身旁站着尚未成家的儿子们,怀里抱着刚出生的外孙女。

这张拍摄于上世纪80年代的照片,定格了豪门最温馨的瞬间。

翻到后面,更多生活照让人看到"四叔"的另一面。

有他穿着休闲装在东京街头搂着外孙女的合影,有带着孙子们写书法的居家画面,甚至还有抱着三个试管婴儿孙子的珍贵镜头——这三个孙子是他大儿子李家杰通过高科技手段得来的"礼物"。

说到子嗣,李兆基的重男轻女在港岛是出了名的。

大女儿生了三个外孙女才盼来个外孙,二女儿更是直接生了两个孙子。

纪念册里有多张他抱着孙辈的照片,每张都笑得见牙不见眼。

最令人感慨的是他与父母的合影。

1928年生于广东顺德的李兆基,是家中第四个儿子。

12岁就在金铺当学徒,20岁带着1000元港币闯荡香港,从金铺小老板做到地产大亨,他的人生就是一部活生生的奋斗史。

纪念册详细记录了他如何与郭得胜、冯景禧联手创立新鸿基,又在1976年自立门户创办恒基兆业。

2019年退休时,他把5000亿商业帝国交给两个儿子,自己安心当起了"孙辈饲养员"。

翻看这些从未曝光的家庭照,会发现这位商界巨擘最在意的还是家庭和睦。

有张照片里,90岁的他穿着唐装,被十几个孙辈团团围住,脸上的皱纹都笑成了花。

葬礼上播放的纪念视频,还披露了不少商界秘辛。

比如他当年如何用"货如轮转"的策略快速回笼资金,如何在97金融危机中逆势抄底。

这些商场传奇故事,让参加葬礼的商界大佬们都听得入神。

要说最特别的环节,当属葬礼上派发的"帛金回礼"。

不同于寻常人家回赠毛巾香皂,李家准备的是定制纪念银币,正面刻着李兆基头像,背面是恒基兆业大厦的浮雕。

这份伴手礼既体面又有收藏价值,果然很"四叔"风格。

整场葬礼耗时七天,花费逾千万。

但比起金钱,更难得的是李家对传统的坚持。

从讣告的文言用词到谢文的朱红大字,从纪念册的老照片到回礼银币的巧思,每个细节都在诉说一个道理:真正的豪门,守得住规矩,留得住人情。

李兆基的离世,标志着一个时代的落幕。

但他留下的不仅是商业传奇,更有一套正在消失的传统礼仪。

看着报纸上那抹醒目的红"谢"字,恍惚间仿佛看到老香港最后的体面。

来源:自在小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