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带上鲜花和水果,亲自到青浦的公墓给祖父母扫墓——距离她离开这片土地,已经有将近七十年的时间。
汪明荃回到上海,不只是为了开演唱会,更是趁着行程空隙,
带上鲜花和水果,亲自到青浦的公墓给祖父母扫墓——距离她离开这片土地,已经有将近七十年的时间。
谁能想到,小时候在青浦祖父母身边长大的小姑娘,如今成了香港家喻户晓的歌星,还带着一口地道的老派上海话,回到了她的老家。
很早以前,汪明荃在上海出生和长大,那时候身边只有祖父母照看,父母已经先去了香港,等着把她也接过去。
九岁时,随着家里人的安排,她离开了上海,到了陌生的香港,从此开启了全新的人生。
原本只是普通上海孩子的她,后来不仅在香港演艺界站稳了脚跟,还一度当上电视台的当红花旦,唱歌、演戏、戏曲全都不落下,成了家喻户晓的明星。
这些年来她忙于工作,回上海的机会很少,很多时候只是匆匆一瞥,很难真正停留下来和家乡有更多的交集。
这一次不同,因为要在上海举办演唱会,有了多出来的时间,她终于可以真正走进这座城市,又一次熟悉这里的一切。
演唱会一结束,汪明荃没有选择休息,而是一步不落地走进自己的私人行程。
她买了新鲜的水果,还精心准备了白色的花束,亲自带到青浦的归园公墓。
她并没有带太多随行的人,简单的衣着,甚至没有特意化妆,只是休闲地戴着墨镜和太阳帽,拎着几个袋子,把纪念祖先的小礼物都备齐了。
或许这就是她内心一直挂念的家乡情结,到了这里,一切名利和身份好像也没那么重要了,变回了那个习惯在弄堂里奔跑的小女孩。
虽然这次扫墓的场景很静,没有嘈杂的人群,也没有恰逢节日的热闹,她仍然安静地把水果和花放好,把心里的怀念和敬意留在每一个动作里。
但和过去不一样的是,现在内地提倡环保祭扫,不能焚烧冥纸和点香烛,这让她在现场多少有点不太适应。
不过她自己心里也明白,对祖辈的思念不是靠仪式来维系,只要带着真心,无论形式如何都不影响表达感情。
她还特意发了张现场的照片,说不烧纸也没关系,有心最重要。她自己一直记得,祖父母就是自己小时候最亲近的人,照顾着她长大,后来分别几十年,她也不会忘记祖辈的恩情。
扫完祖父母的墓,汪明荃又马不停蹄去了苏州,为的是能拜祭外公外婆。
对于在香港成名又远离故乡的人来说,这样细致地安排扫墓日程,不只是个人的家庭情感,也算是对根源的一种铭记。
在内地拜祭先人的流程和香港完全不一样,她第一次也觉得新鲜,不过这些都不妨碍她表达自己的思念。
其实在很多人印象里,汪明荃是地道的香港演员和歌手,普通话、粤语都很流畅。
可是在上海的粉丝看来,她那一口正宗的上海话更让人觉得亲切。
演唱会现场,她和观众交流全用上海话,观众们都说她说话的方式还是上海过去的那种老感觉,一点都不像离开近七十年的人。
每次听她说上海话,大家就觉得这才叫地道,完全就是那种老上海人家的味道。
原来,她小时候待在青浦祖父母那边,生活习惯和说话口音都打上了家乡的烙印,即使离开了,走遍各地,也很难忘记,这种纯正是一种自然流露的亲切感。
离开上海,到了香港,汪明荃的生活一下子变化很大。
香港的节奏比上海快多了,身边的语言也换成了粤语和普通话。
她顺利读完了中小学,后来报考了当时很有名的电视训练班。
那时候也没人想到,她会成香港娱乐圈有名的人物,电视剧、唱片、舞台剧,各种作品都留过她的身影。
尤其是歌唱事业,她唱过无数脍炙人口的歌曲,不少人都是听着她的声音长大的。
在舞台上风光无限的她,生活中对家乡也从没掩饰过情感。
她经常说自己是上海出来的,即使在香港这么多年,也总是想着能有一天回来看看。
这些年,汪明荃的事业重心一直在香港。每年有很多场演出,各种活动排得满满的,想抽空回一趟上海并不容易。
就算偶尔因为工作的关系到上海,也只是几天的行程,对很多事物都来不及细细回味。
这次能在家乡举办演唱会,肯定是她盼了很多年的机会。
不少粉丝也都很期待她现场开口,那一腔热情在台上台下都能感受到。
家乡对于每个身处异乡多年的人来说,意义都是很不一样的。
汪明荃也一样,几十年来心里总有份留恋和感激。
这次来上海,她不仅完成了演艺工作的心愿,也终于用行动表达了内心对祖先、亲人和家乡的那份想念。
很多人都知道她是大明星,但也看到她身为后辈那种踏实和真诚,不论是和观众互动还是去墓地祭拜,都和普通人一样,没有什么区别。
可能在她心里,再闪耀的荣誉都比不上回到根的感觉。
许多中老年观众看着汪明荃回上海,会想到自己的经历,有多少人不是为了家庭、事业离开了老家?
一路走过来,外面的世界再好,在心里能留下记忆的,还是小时候熟悉的巷子、味道和亲人的面容。
汪明荃的返乡之旅,其实就是很实在地告诉大家,走得再远,家里的那块地方和亲情,什么时候都在心里最重要的位置。
来源:打盹儿的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