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汪小菲与马筱梅的婚礼余温未散,一场横跨两岸的家庭纠纷再度升级。5 月 20 日,大 S 妈妈黄春梅在接受台媒采访时,公开承认在汪小菲婚礼当天追讨债务,并炮轰前女婿 “欠钱不还”,而马筱梅则以一句 “不解 S 妈为何不请律师” 强势反击,将这场持续三年的恩怨再度
汪小菲与马筱梅的婚礼余温未散,一场横跨两岸的家庭纠纷再度升级。5 月 20 日,大 S 妈妈黄春梅在接受台媒采访时,公开承认在汪小菲婚礼当天追讨债务,并炮轰前女婿 “欠钱不还”,而马筱梅则以一句 “不解 S 妈为何不请律师” 强势反击,将这场持续三年的恩怨再度推上舆论风口浪尖。
据大 S 妈妈透露,汪小菲价值 1680 万台币的阿斯顿・马丁豪车自 2022 年起便停放在她家地下室,车身覆盖着原本装高级人参的纸皮箱,“每天看到就心烦”。她强调,这辆车是大 S 生前申请强制执行的财产之一,法院虽批准拍卖但多次流拍,汪小菲支付 160 万台币保释金后仍未解决债务问题。
“既然新婚大喜,为什么不先把欠的钱还了?” 黄春梅在采访中直言,选择婚礼当天提及此事,是因 “忍了太久”。她同时否认 “蹭婚礼热度”,称追讨 750 万台币生活费是 “替女儿完成遗愿”。
面对前岳母的指控,马筱梅下午迅速回应,直指问题核心:“都是台湾人,为何不通过法律途径解决?” 这一反问被网友解读为 “精准打击”—— 大 S 家族不仅与法律界关系密切(小 S 婆婆为资深律师),且案件已进入司法程序,黄春梅却频繁通过媒体施压,难免有 “舆论绑架” 之嫌。
“如果法律能解决,谁会愿意在女儿忌日不到百天的时候公开撕破脸?” 黄春梅随后的回应略显无力,更被网友翻出 2023 年她曾拒绝法院调解的记录,质疑其 “早知法律途径难赢,才选择道德绑架”。
这场纠纷的起点,是 2021 年汪小菲与大 S 离婚时约定的赡养费条款。大 S 生前多次起诉称汪小菲拖欠费用,法院虽驳回其诉求,但允许拍卖豪车抵债。值得关注的是,汪小菲婚后发文感谢马筱梅 “爱北京、接纳朋友圈”,被解读为暗指大 S 母女曾嫌弃北京气候、不愿长期居住的过往,侧面回应 “不付赡养费” 的指控。
法律界人士指出,大 S 去世后,其继承人可继续主张权利,但需重新举证。而黄春梅频繁在社交媒体追债,可能涉嫌侵犯汪小菲名誉权,“即便最终胜诉,舆论反噬也会让形象受损”。
事件发酵后,两岸网友态度呈现鲜明差异:
大陆网友:多数批评黄春梅 “消费女儿遗产”“婚礼当天闹事失了体面”,认为 “既然走法律程序就该尊重判决,反复炒作只会让孩子受伤”;台湾网友:部分人同情其 “丧女之痛”,认为 “追讨赡养费是合理诉求”,但也有声音指出 “利用舆论干预司法不可取”。值得注意的是,大 S 与汪小菲的一双儿女始终未在公开场合发声。有心理咨询师提醒:“持续的家族对立可能对孩子造成长期心理阴影,成年人的恩怨不该让下一代买单。”
从 “五旬老太守国门” 到 “婚礼追债”,大 S 家族的舆论战策略屡屡引发争议。但正如马筱梅所言,在法治社会中,即便情感再复杂,最终仍需回归法律框架。当黄春梅在镜头前展示豪车照片时,网友的焦点却落在背景中积灰的玩具 —— 那是汪小菲儿女曾用过的物品。这场持续三年的拉锯战,或许早已偏离 “追讨公道” 的初衷,变成了一场消耗亲情与体面的负和博弈。
正如法律博主 “法眼观娱” 所说:“赡养费争议终有判决,但家人间的裂痕可能再难弥合。比起赢得一场口水战,如何保护孩子免受伤害,才是更重要的事。” 当舆论潮水退去,留给两个家庭的,究竟是正义的伸张,还是更深的伤痕?或许只有时间能给出答案。
《原创文章,禁止抄袭;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来源:晚安木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