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说起赌王何鸿燊,人们脑子里浮现的可能是纸醉金迷、坐拥财富的画面。这个曾靠赌业打下一片江山的男人,娶了四房太太,十七个孩子,留下庞大的商业帝国。但如果你翻开他生命最初一页,你会发现他最早的那段婚姻,其实也是他人生中最唏嘘的一章。
一说起赌王何鸿燊,人们脑子里浮现的可能是纸醉金迷、坐拥财富的画面。这个曾靠赌业打下一片江山的男人,娶了四房太太,十七个孩子,留下庞大的商业帝国。但如果你翻开他生命最初一页,你会发现他最早的那段婚姻,其实也是他人生中最唏嘘的一章。
他的大太太黎婉华,曾是澳门最光芒四射的女人,可最后却在众人喧嚣中默默离场。她的一生,看似锦衣玉食,实则悲凉无比。更让人唏嘘的是,大房这个原本最正统、最受期待的嫡系家庭,最后却走到了支离破碎、被排除财产分配的边缘。
黎婉华不是普通的“富家千金”,她的家族是葡萄牙贵族后裔,父亲是当时澳门最有名的大律师。家里在澳门、香港都有资产,属于当时上流社会真正的“显赫一族”。
她从小接受的是葡式教育,讲得一口流利的葡语,气质优雅、待人温和,是那种你一看就知道“不是一般人家”培养出来的姑娘。更难得的是,她长得实在太漂亮,被称为“澳门第一美人”不是浪得虚名。
而就是这样的她,偏偏爱上了一个初来乍到、两手空空的小伙子——何鸿燊。
何鸿燊当时不过二十出头,从香港逃到澳门谋生。进了黎婉华大姐夫的公司,见到了黎婉华,就像见到了整个人生的希望。穷归穷,人却机灵。为了追黎婉华,他去学了葡语,天天守在她下课的路上,送花、请吃茶,不惜花光工资。
这个细节很多人都记得。有人觉得他是痴情,也有人说这是投资。也许两者都有。毕竟,黎婉华不仅漂亮、教养好,还是他进入上层社会的通道。
黎婉华对他有好感,也被这份执着打动。两人很快相爱,1942年结婚。在很多澳门人眼里,这是一场童话:一位贵族小姐嫁给了穷小子,爱情战胜了门第。
但我们都知道,童话从来只讲开头,不讲后来。
婚后头几年,黎婉华陪着何鸿燊白手起家。他精明、有远见,又能吃苦。不到十年,就开始在澳门崭露头角。有人说,没有黎婉华的家世,何鸿燊起步没那么快,这话一点不夸张。她的父亲、家族关系,为他开了很多门。
只是,1957年,一场重病改变了一切。黎婉华查出结肠炎,病情严重,手术切除了胃的一部分,靠流食维生。她的体重从115磅掉到70磅,整个人虚弱得难以起身。
那个时候的何鸿燊,已经是叱咤风云的“赌业新贵”,成了社交场上的座上宾。他的理由很现实:“我需要人打理家里,我不能当和尚。”于是,他迎娶了蓝琼缨,成为了他的“二房”。
黎婉华试图反对,试图用葡国的一夫一妻制捍卫婚姻,但无济于事。她不再是那个能掌控局面的大小姐了。
1973年,黎婉华去葡萄牙疗养时遭遇车祸,不仅身体再度受创,记忆也出了问题。命运像是跟她过不去一样,一件接一件坏事。
她的长子何猷光,一直是赌王最看重的继承人,不论外貌、能力、背景都是首选。可1981年,他在葡萄牙出车祸身亡。
大儿子去世的打击让黎婉华彻底垮了。她从此再也没有真正康复过。作为母亲,她失去了最依靠的儿子;作为太太,她目睹丈夫另娶三房、四房。
而大房的孩子们,命运也不比她好。
她的大女儿何超英,曾是叱咤香港政界的才女,精神后来彻底失常;二女儿何超贤远走丹麦,嫁给了个艺术家,几乎淡出家族圈;三女儿何超雄则选择了出柜,和父亲关系彻底破裂。
这一脉,“死的死、疯的疯、远的远”,实在唏嘘。
何鸿燊到了晚年,四房子女之间的争斗愈演愈烈。这时候的大房已经没什么“战斗力”了。
2010年赌王住院风波,把整个家族的矛盾彻底暴露在阳光下。媒体天天追着拍,四房子女轮番上阵。
而大房的孩子们基本没怎么露面。不是他们不争,是他们早就被排除在权力中心之外。尤其是在赌王的股权重组中,大房几乎没有太多实质股份,只能象征性地分点资产。
很多人不解:为什么明明是正房、是最早的太太、最早的孩子,反而被排在最后?
其实这也没那么难理解。
当黎婉华病倒、何猷光过世之后,大房就失去了在家族内部的话语权。而那些年正是赌王事业飞跃发展的时候,二房、三房、四房的子女个个“能打”,自然成为他更依赖的人。
而黎婉华那一脉,更多像是他的过去,一个旧时代的见证。
黎婉华这一生,其实没有“输”。她没有做错什么,甚至比很多人都更体面。只是她站在了一个风口浪尖的节点,而这个节点上,风不是为她吹的。
她爱过、嫁对过人,却没料到对方会变。她扶持丈夫,却被换了位置。她育有四子女,却几乎全部落难。最后,她的财产也几乎与她无关。
2004年,黎婉华去世。澳门人送别了这位曾经的第一美人。
而何鸿燊,直到2020年才离世,留下了巨额财产,媒体热议的却是“谁得最多”。
没有多少人,还记得那个曾让他倾心追逐的女孩。
黎婉华一生,被定义为“赌王大太太”。但她真正的价值,不止是这个头衔。
她代表的是那个时代最优雅、最内敛、最克制的女性形象——她可以独立,也可以隐忍;可以被命运打压,却不失风度。她没有高声控诉过任何人,也没有撕破脸去争名夺利。
也许,她没有“赢”,但她不曾卑微。
回头看,豪门最残酷的地方,不是争财产,而是争位置;不是金钱多寡,而是被需要的程度。
黎婉华走了,大房一脉再难回归核心。但她留给后人最深刻的,不是财富,而是一个问号:
在爱情和权力的角逐里,我们到底想要的是什么?真正值得守住的,又是什么?
如冰心所说:“有泪可落,却不是悲凉。”
参考文献:
冯邦彦:《澳门赌业史》
李恩涵:《澳门近代史》
《何鸿燊传:赌王的一生》港版纪实文集
来源:妙卡带你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