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龙应台,这位曾经靠文字打动人心的台湾作家,最近几年却因为自己的言论频频惹争议。尤其是她对大陆赠台大熊猫和台湾一只狒狒截然不同的态度,让不少人看不下去了。她一边把大熊猫“团团”叫成“黑白胖无常”,一边为台湾狒狒的死写下悲情悼文,这差距也太大了吧?网友直接开喷,说
龙应台,这位曾经靠文字打动人心的台湾作家,最近几年却因为自己的言论频频惹争议。尤其是她对大陆赠台大熊猫和台湾一只狒狒截然不同的态度,让不少人看不下去了。她一边把大熊猫“团团”叫成“黑白胖无常”,一边为台湾狒狒的死写下悲情悼文,这差距也太大了吧?网友直接开喷,说她这是双标嘴脸,摆明了偏心眼。
先说说龙应台这个人吧。她1952年出生在台湾高雄,家里背景有点复杂,祖籍湖南衡山,父母是1949年跟着国民政府跑去台湾的。她爸叫龙槐生,当过宪兵,她妈叫应美君,浙江人。因为那段历史,她家老大留在大陆,父子几十年没见着。
龙应台在台湾长大,1974年从成功大学外文系毕业,后来跑去美国留学,1982年拿了堪萨斯州立大学的博士学位。回台湾后,她靠《野火集》一书出了名,那时候的文章犀利得很,敢说敢骂,被人叫“龙卷风”。
后来她还做过台北市文化局长,2012到2014年当过台湾的文化部门负责人。她的散文,比如《亲爱的安德烈》《目送》,写得细腻又走心,在大陆也有一堆粉丝。
不过,这几年她的风评有点变味了。尤其是对大陆的态度,越来越让人觉得刺耳。这次的事儿,就是导火索。2022年11月,大陆送给台湾的大熊猫“团团”因病死了,她在网上发文,管人家叫“黑白胖无常”,这词儿听着就阴阳怪气的。
结果没几个月,2023年3月,台湾桃园一只狒狒逃跑被抓死了,她又发文感慨,说这动物的死是人类的耻辱。这前后一对比,网友炸了锅,说她对大熊猫冷嘲热讽,对狒狒却悲天悯人,咋这么双标呢?
2005年5月,大陆宣布要送一对大熊猫给台湾,意思是促进两岸友好。挑来挑去,2006年定了两只小的,雄的叫“团团”,2004年9月1日生的;雌的叫“圆圆”,2004年8月30日生的。那年春晚,中央电视台搞了个投票,1亿多观众选了“团团”“圆圆”这两个名字,寓意“团圆”,多美好的愿望啊。
2008年12月23日,这两只熊猫坐专机到了台北,住进了台北市立动物园。从那以后,它们就成了动物园的招牌,来参观的人老多了。2013年7月6日,“圆圆”生了个小崽子叫“圆仔”,2020年又添了个“圆宝”,一家四口火得不得了,简直是两岸和平的活广告。
可惜好景不长。2022年11月19日,“团团”因为脑部病变去世了,才18岁。消息一出,两岸不少人都挺难过的,毕竟这只熊猫承载了太多感情。可龙应台偏偏不走寻常路,她在社交媒体上发文,说:“或许台北市动物园可以主动联系北京,建议他们慷慨再赠一位毛茸茸、眼萌萌、圆滚滚的黑白胖无常,来做和平大使吧。”这话咋听咋不对劲。“黑白无常”是啥?
那是民间传说里勾魂的鬼差啊!她拿这个词形容大熊猫,语气还轻飘飘的,立马就炸了窝。
网友一看不干了,纷纷骂她缺德。
她见势头不对,赶紧把“黑白胖无常”改成“黑白肥肥”,但这火已经灭不下了。大陆网友说她侮辱国宝,台湾网友也觉得她这话太伤人。有人直接点名:“大熊猫是国宝,你管它叫鬼,太离谱了吧!”还有人挖苦:“你这是看不起大陆送的礼物啊,心眼儿也太小了。”
这事儿在网上炒得沸沸扬扬。很多人觉得,龙应台这话不光是对大熊猫的不尊重,也是对两岸感情的践踏。大熊猫是大陆好心送来的,带着和平的象征,她却拿“鬼”来形容,太不厚道了。还有人翻出她以前的文章,说她老早就对大陆有意见,这回不过是又露了馅儿。
当然,也有人替她辩解,说她可能只是想幽默一把,或者讽刺点啥。但这说法站不住脚,大多数人都觉得她这态度摆明了是瞧不上大陆,连带着对“团团”也没啥好感。舆论一边倒地批评她,说她这嘴脸太难看了。
再来说说台湾那只狒狒。2023年3月,桃园市六福村主题乐园跑出来一只橄榄狒狒。这家伙挺能折腾,在外面晃了两周,果园、菜地里到处都是它啃过的痕迹。当地ZF没办法,出动了捕抓队,警笛声晚上响个不停。
3月27日,捕抓队在杨梅区一个火车站附近用麻醉枪逮住了它,可检查时发现狒狒身上有猎枪伤。兽医抢救了一番,还是没救回来,狒狒因为伤太重死了。
这事儿一曝光,舆论就炸了。有人怪乐园管得不好,让动物跑了;有人骂捕抓队下手太狠,连麻醉枪带猎枪都用上了。网上还有人贴了狒狒被抓时的照片,看着怪可怜的,网友们义愤填膺。
龙应台这时候又跳出来了。她发文说:“这只脆弱的生命,用它蜷缩的身体警告人类。”这话写得挺煽情,字里行间全是悲悯,好像这狒狒的死是啥天大的教训。她还提到自己站在屏东乡下,看着远处的山,感慨人类的无情。跟她之前对“团团”的态度一比,这差别也太大了吧?
网友这回可逮着机会了,立马把她对大熊猫和狒狒的态度摆一块儿对比。有人说:“你对‘团团’冷嘲热讽,叫人家鬼;对这狒狒就悲天悯人,装啥深沉啊?”还有人吐槽:“你的同情心咋就只给台湾的动物,大陆的就不配有吗?”舆论直接给她扣了个“双标”的帽子,说她这偏心眼儿太明显了。
当然,也有人觉得她对狒狒的感慨没啥毛病,毕竟动物死了确实挺惨的,跟大熊猫的事儿不挨着。但这声音太小,盖不过主流的批评。大伙儿普遍认为,她这是典型的选择性同情,对大陆和台湾的态度差别忒大了。
龙应台这事儿,双标的地方太显眼了。对大熊猫“团团”,她用“黑白胖无常”这么个贬义词,语气还挺轻佻,完全没把这国宝当回事儿;可对狒狒,她就换了副面孔,“脆弱的生命”“警告人类”,写得跟散文似的,满满的同情。这前后一对比,谁看不出来她待人接物不一样啊?
她这态度背后,估计跟她的经历和立场脱不了干系。龙应台在台湾土生土长,对台湾感情深得很,可对大陆就有点疏远。她以前写文章、做演讲,没少质疑大陆的文化和体制,甚至有时候还带点敌意。
这回对大熊猫的态度,可能就是这种看法的延续——大陆送的东西,在她眼里就不值钱。而台湾的狒狒死了,她立马共情上了,可能是因为这事儿发生在她眼皮子底下,觉得更亲近。
还有人分析,她可能想借这些言论刷存在感,或者迎合某些群体的情绪。毕竟她这些年名气不如以前,靠点争议话题也能让人记住她。不过这也就是猜测,具体她咋想的,谁也不知道。
网友喷她,主要还是看不惯这双标劲儿。有人觉得,她对大熊猫不尊重,不光是针对一只动物,而是伤了两岸老百姓的心。大熊猫是国宝,更是友好象征,她拿“鬼”来形容,太不拿人当回事儿了。而对狒狒的悲情悼念,又让人觉得她矫情过头,咋就不能一碗水端平呢?
当然,也有人说她这态度是个人自由,想咋说咋说,别上纲上线。但这声音很快被淹没了。大多数人还是觉得,她作为一个公众人物,话说得太随便,太偏心,活该挨骂。
龙应台这回的事儿,闹得挺大,也挺让人失望。她对大熊猫和狒狒的态度,硬生生把自己推到了风口浪尖上。网友骂她双标,其实也不光是骂她一个人,而是希望公众人物说话做事能公平点,别老带着偏见看事。
两岸关系本来就敏感,大熊猫“团团”这样的象征,好歹是份善意,结果被她这么一说,多少人心里不是滋味。而狒狒的事儿,她要是也稍微客观点,不那么煽情,可能还不至于挨这么狠的批。说到底,她这争议,提醒大家一个事儿:不管是谁,说话得凭良心,别一边冷眼看人,一边假装圣母。
来源:墨渡熊心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