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成龙与周润发的鏖战,起于1986年,周润发崛起无敌,但成龙有先手优势,张学友与刘德华、黎明的近身搏斗,始于1990年,刘德华与黎明走势凌厉,而张学友也有先手优势。
「在文字中证道。——唐泪」
有件很有趣的事情。
双周一成与四大天王,这两个名号,几乎在同一时间出现。
不仅如此。
就连二者的成型,也有异曲同工之妙。
成龙与周润发的鏖战,起于1986年,周润发崛起无敌,但成龙有先手优势,张学友与刘德华、黎明的近身搏斗,始于1990年,刘德华与黎明走势凌厉,而张学友也有先手优势。
然当周星驰和郭富城横空出世,就迅即平息战局,并开启了全新一轮争锋。
而四大天王,仅仅只叫“天王”?
非也。
刘德华又名“无线五虎将”。
这个名号出现在1983年,在星辉熠熠竞争辉节目中,推出并命名了汤镇业、苗侨伟、黄日华、刘德华和梁朝伟五人为“五虎将”,属于昔日无线电视台的“造星运动”之一。
四年后,又出现了一个“银河十星”。
这一次,是郭富城。
也就在大致同期,张学友与吕方一起,被冠以了乐坛“双子星”的称谓。
而与之同时,刘德华开始步入“疯狂拍片”时期,遂得名“刘十三”,指他一年可以拍上十三部电影。
一九九零年,刘德华自创天幕,也开始被称影坛“五大巨星”其一,乐坛真空,张学友与刘德华并列“两大家族”。
次年,黎明崛起,香港乐坛有了“三剑客”。
一九九二年,郭富城回到香港,并与刘德华一起,被娱乐圈中人评为“四大美男”其二,另外两位是周润发和张国荣。
而后有了“四大天王”,张学友同时得号“歌神接班人”。
又在十大中文金曲的舞台上,由金庸先生,颁发“慈善天王”的牌匾予四人。
新的年代到来。
1994年,郭富城首登红馆。
一连十六场红馆演唱会过后,被娱记称“红馆迎来了真正的主人”。
1996年,经励志拳击电影《浪漫风暴》和十八场地狱式“最激”演唱会之后,嘉禾电影向郭富城抛出了橄榄枝,定义他为“香港第三代功夫巨星”。
1998年,郭富城签约百事,与百事品牌合二为一,列“新一代的选择”,同年度,在十大中文金曲颁奖礼上,主持人将郭富城、张学友和黎明,并称“广告天王”,郭富城实现了香港乐坛男歌手顶级大奖的空前一统。
郭富城又号“不哭死神”。
天王年代的竞逐,抵达白热化的巅峰。
也行将落幕。
新千年,刘德华凭《暗战》,在四大天王里第一个获影帝头衔。
2002年,黎明以《三更之回家》,证位影帝。
同一年,郭富城被日本媒体封为“亚洲舞王”,并获“百事名人堂”殊荣,这是百事巨星阵营中的唯一.
2005年,郭富城凭《舞台宝典》演唱会,获“香港舞蹈年奖”、封“舞台王者”,并持《三岔口》晋级影帝。
次年,他凭《父子》,成为华语影坛罕见的“连庄影帝”之一。
数年后,郭富城以《寒战》、《西游记之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寒战2》和《无双》,掀起香港电影“后黄金年代”的狂潮为,刘德华接续以《扫毒2:天地对决》和《拆弹专家2》,“双天王”重新定义香港影坛。
二人与甄子丹、梁朝伟和古天乐一起,可并称香港影坛“五大巨头”。
好一场跨界转战。
名号底下,各有故事。
却又并不仅仅只是“故事”那么简单。
电影、音乐、舞台与广告,跨数十年,几位天王的天赋、努力、付出、牺牲、品性与时运等等,都尽在其中。
而故事还在继续。
来源:唐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