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上世纪90年代初,谭张争霸的硝烟战火甫经消散。极擅造星的港圈,便火速在92年聚合了当时最受欢迎的四个歌手,命名为四大天王。
上世纪90年代初,谭张争霸的硝烟战火甫经消散。极擅造星的港圈,便火速在92年聚合了当时最受欢迎的四个歌手,命名为四大天王。
新一代的偶像传奇,就此诞生。
四大天王其人、其名、其势,起于香港,却迅速波及整个大中华地区及亚洲,内地也因此诞生了第一批追星族。不可谓不火爆。在当时,其影响力,比之前辈谭张,犹有过之。
不得不说,这是香港造星史上,最伟大、最成功的一次范例。
在那个年代,四大天王有多风光,影响力有多大,不多赘述。
那么,时至今日,曾受万人追捧的四大天王,其含金量还剩几何?是还在王座之上,无可撼动?还是英雄迟暮,今不如昔?
在各自拥趸看来,自家偶像自然是依旧辉煌,长红不衰。每个粉丝都会为偶像加上一层厚厚的滤镜,难免失了公允。其实换位思考,也能了解。但从客观角度来说,粉丝视角,这都作不得数。
唯一能检验一个艺人含金量的,只有市场。
第一:在群星云集的大型演出中,四大天王还有谁能够压轴?
先说一点,首先四大天王在港澳台演出的压轴不算。因为四大天王本就起源于港台,如果现在他们以老牌天王的段位,参加港台的某一场演出,已难压大轴,那就不是四大天王含金量还剩几何?而是四大天王水分太大。
真正能分出高下的还是得在内地。
一年一度的各大卫视跨年演唱会,可以说是群英荟萃。新人、老将;流量、实力;鲜肉、名宿。各种类型歌手、艺人几乎都曾在某一年,或者好几年,参与过某一家卫视的跨年。而每一年每家卫视的压轴之人,必然是在所请艺人中,份量、含金量、最大的一位。这个份量、含金量可以是流量,红度、地位的结合体。
四大天王都参加过内地卫视的跨年演出。
以数量论,郭富城次数应当最多,江苏、湖南、浙江,3大主流跨年晚会,都参加过。但很遗憾,郭天王无一次,能在跨年演出中,力压群雄,压轴献唱。
郭富城曾经火吗?在天王年代最辉煌时,肯定是顶流。不但是天王,更是舞王。只可惜娱乐圈是更迭最快的名利场,一代新人换旧人。管你曾经是天王,还是舞王,不能够长红不衰,只能当个前辈背景,为新秀让路。
黎明同样如此。参加过江苏、东方两地跨年,一样难以压轴。
曾经的天王,在残酷而又做不得假的市场中,竞争力自然不如新人,只是剩下拥趸情怀罢了。
张学友、刘德华则不同。坦白说,这两位很难请,几乎不接任何商演。但只要请到他们,不管同场演出,有多少新晋红星,实力唱将,主办方永远会把他们放在重要的位置上。
比如张学友上江苏,刘德华上湖南。
湖南跨年,刘德华一人唱足半小时,天王魅力、气场全开,一己之力掀翻全场。湖南台一众主持人更齐齐上阵,众星捧月式互动。这等待遇,郭富城、黎明显然远远不及。也是这场跨年,被媒体称为‘一个刘天王,秒杀众卫视。’
第二:谁的演唱会还能卖座爆满?
演唱会跟电影不同,一部电影票房的高低,受档期、题材、类型,各种因素影响。演唱会则不然,纯粹是个人秀。
歌手自己的号召力,是演唱会卖座与否的最大因素。
四大天王的演唱会都还卖座吗?如果以港澳台论,当然都还能坐满,乃至连开。但这并不能证明什么。就如上文所说压轴一样,如果在他们爆红的起源点,演唱会都做不到满场,那么四大天王这些年也混的太差劲很。
庞大的内地市场,才是检验四大天王票房号召力的真正战场。
论演唱会数量,张学友一骑绝尘,更是能完全下沉到三、四线城市,且每个城市都能做到连开。除了个别城市外,基本开售秒空,座无虚席。‘歌神’果然是名不虚传。
刘德华场次不及张学友,但火爆程度丝毫不逊。就拿去年‘今天’巡演来说,以60+年纪,半年时间唱足72场。如此强的密度,先不谈号召力,光是体力,很多年轻歌手都比不过。更何况他场场溢价,一票难求。永远的天王,当之无愧。
另外两位天王,在内地演唱会的成绩,则不容乐观。郭富城更是连续烂尾两次巡演。18年舞林密码演唱会,当时放出豪言,大开100场。结果巡演一开始,在北京、上海这些超一线城市,仅是一场体育馆的体量,便场场疯狂打折,可谓惨不忍睹。据传闻,承办郭富城巡演的演出公司,也因此破产。这也是口罩事件结束后,各大歌手纷纷重启未完巡演时,郭富城却对离百场之数,还差大半的舞林密码演唱会,再也不提的原因。
而后他在内地又开‘舞林星传’演唱会,与密码如出一辙,开唱之前,放言要去到内地4、 5十座城市。结果起始几城,即票房惨淡,天王骨折价再现。金华、合肥两地更是在开票后不久,直接宣告取消。原因自然是售票极其不佳。最终,半年时间,在内地仅开了7、 8城,再度烂尾。
舞王老矣,尚能饭否?
黎明号召力与郭富城在伯仲之间。但不同的是,黎明在内地开几场,算几场,不会在未开时,先豪言壮语,到最后暗淡收尾。
四大天王中,都是当之无愧的实力派,这点毋庸置疑。但不讳言,只有刘德华、张学友还坚挺在一线。郭富城、黎明早已掉队,相差甚远。
那么当年同为天王,如今为何有如此大的差距呢?
来源:石林中奔跑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