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8月4日某网红闯入大S墓地开直播,当镜头扫过冷清墓园时,连麦网友发现具俊晔不在现场,主播立刻高喊"假深情翻车"。这种把他人祭扫频率当流量密码的操作,彻底暴露了部分自媒体人伦理底线的崩塌。当守墓人向媒体透露该主播根本未获准入资格时,更印证了这场所谓"打假"本质是
逝者安息之地竟成流量猎场?
8月4日某网红闯入大S墓地开直播,当镜头扫过冷清墓园时,连麦网友发现具俊晔不在现场,主播立刻高喊"假深情翻车"。这种把他人祭扫频率当流量密码的操作,彻底暴露了部分自媒体人伦理底线的崩塌。当守墓人向媒体透露该主播根本未获准入资格时,更印证了这场所谓"打假"本质是精心策划的流量碰瓷。
对比前几日具俊晔被拍到的墓园画面,当事人始终保持着安静祭奠的状态。倒是刘姓网红刻意选择工作日突袭,通过预埋剧本制造"无人祭扫"的视觉冲击。这种操作手法在网红圈早已形成完整产业链——去年某情感主播潜入医院偷拍重症监护室,用"家属不孝"剧本收割百万播放;今年初更有财经博主伪造企业倒闭现场直播,最终被证实是雇群演摆拍。墓地直播不过是这套"猎奇剧本"的最新变种,利用生死议题的敏感性刺激观众神经。
令人警惕的是,当事件发酵后网友深扒发现,该主播长期游走在两岸敏感议题边缘。早期以台独言论吸睛,近年突然转型"爱国人设",通过绑定张兰母子持续消费大S相关话题。这种政治投机与流量套利的双重操作,折射出某些自媒体人的生存之道——哪里有关注度就往哪里钻,完全无视社会公序良俗。与其说是个人行为失范,不如说是平台算法默许了这类突破底线的"流量捷径"。
平台审核机制形同虚设更值得追问。按照《互联网直播服务管理规定》,涉及他人隐私的场所本应禁止直播。但该主播不仅完整呈现墓园内部结构,评论区还出现大量对墓碑位置的具体讨论。去年某主播偷拍明星墓地被封禁时,平台曾承诺会加强地理围栏识别技术,如今看来不过是空头支票。当流量分成与监管成本产生冲突时,平台往往选择睁只眼闭只眼。
这类事件反复提醒我们,网络空间需要建立更明确的追责机制。韩国已立法规定擅闯墓园直播可处2年监禁,日本网红因偷拍葬礼画面被判赔偿千万日元。我们的网络生态治理,或许该考虑建立"数字守墓人"制度,对逝者隐私实施跨平台联合保护。毕竟当流量野兽冲破伦理藩篱时,没有谁能保证自己不会成为下一个被消费的亡者。
来源:天官赐福一点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