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进入九十年代,就不但有从两大家族、三剑客到四大天王的巨星阵营“嬗变”,更有唱片公司的野望与角逐。
「在文字中证道。——唐泪」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
谭、张、梅、陈四位巨星先后引退,香港乐坛巨震。
进入九十年代,就不但有从两大家族、三剑客到四大天王的巨星阵营“嬗变”,更有唱片公司的野望与角逐。
这十年的看点,或就可以是“谁以天王为棋?”
敬看攻守。
世人皆知四大天王。
但你又知不知,四大天王各自分属哪些唱片公司,而若以唱片公司的视角去看,历年大奖的归属又当如何来论?
先看封王及前夜战况。
1990年,刘德华首次登陆香港乐坛颁奖典礼,就悍然掳走TVB最受欢迎男歌手奖,同年黎明出道,夺TVB最受欢迎新人金奖。
1991年,刘德华蝉联TVB最受欢迎男歌手奖,张学友夺TVB金曲金奖,黎明夺十大中文金曲全年最高销量大奖,张学友、刘德华和黎明三人,垄断叱咤乐坛男歌手金、银、铜三奖,张学友并夺叱咤乐坛至尊歌曲大奖。
1992年,几乎延续了同样的格局,但张学友抢过十大中文金曲全年最高销量大奖,不过丢掉了叱咤乐坛至尊歌曲大奖。
这一年,郭富城回港,然后香港乐坛有了四大天王。
谁家势大?
一眼可见。
此“四大天王”阵营,宝丽金唱片手握张、刘、黎三位天王,拿尽大奖,剩下一个郭富城,代表华星唱片出战。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华星唱片曾经手握张国荣、梅艳芳、甄妮、郑少秋、罗文和汪明荃等大牌,和宝丽金唱片打得有来有回,但随着巨星或离巢或引退,在郭富城回港加盟的此时,早已虚弱而不堪一击。
甚至已经不及,彼时仅有叶倩文一员大将的华纳唱片。
不过从理论上说,既然有四大天王之一的郭富城这张王牌,如果好生运筹帷幄,也不是没有一战之力。
但华星唱片却再出昏招,任由华纳唱片以三千万过档费,将郭富城收入麾下。
自此开始,华星唱片就不再有争霸的资格。
华纳唱片正式入局。
华纳的野心非止一日。
它早在1991年,就开始在逐步控股飞碟,并在1992年下半年,重金将刘德华从宝丽金唱片“挖走”,再到郭富城加盟,就正式形成了,与宝丽金唱片的“对打”之势。
各自两位天王,谁怕谁?
1993年,黎明勇夺TVB最受欢迎男歌手奖、张学友蝉联TVB金曲金奖和十大中文金曲全年最高销量大奖,并第三度夺得叱咤乐坛男歌手金奖。
丢掉大奖的刘德华,转而获得了TVB增设的国内最受欢迎男歌星奖。
这个奖颇为鸡肋。
郭富城则以《狂野之城》,一举斩获叱咤乐坛至尊歌曲大奖,以此作为,给予新东家华纳唱片的“见面礼”。
显而易见,宝丽金唱片雄霸香港乐坛。
1994年又如何?
虽然刘德华夺回TVB最受欢迎男歌手奖,但郭富城近乎“四大皆空”,除了一首《铁幕诱惑》入十大中文和十大劲歌之列,就再无所获。
反看张学友和黎明。
张学友继续揽叱咤乐坛男歌手金奖和十大中文金曲全年最高销量大奖在手,甚至还同时把改名为“亚太最受欢迎香港男歌星奖”的安慰奖一并拿走,黎明则以《哪有一天不想你》,将TVB金曲金奖、全球华人至尊金曲奖和叱咤乐坛至尊歌曲大奖尽收囊中。
华纳唱片再次惨败。
1995年。
黎明再夺TVB最受欢迎男歌手奖,张学友蝉联TVB金曲金奖、叱咤乐坛男歌手金奖和十大中文金曲全年最高销量大奖,宝丽金唱片仍然不可撼动。
刘德华意外出走艺能动音。
他凭《真永远》,夺得十大中文金曲全球华人至尊金曲奖,并获“亚太最受欢迎香港男歌星奖”。
坐守华纳唱片的郭富城,则一跃而及叱咤乐坛男歌手银奖位置,并以《纯真传说》夺得叱咤乐坛大碟IFPI大奖。
宝丽金唱片的优势,似乎更见巩固。
1996年。
大婚的张学友,拿了他唯一一届的TVB最受欢迎男歌手奖,也继续拿走十大中文金曲全年最高销量大奖。
黎明首夺叱咤乐坛男歌手金奖、第二度夺得TVB金曲金奖,并获十大中文金曲全球华人至尊金曲奖和叱咤乐坛大碟IFPI大奖。
刘德华仅获“亚太最受欢迎香港男歌星奖”。
郭富城虽仍未拿到传统意义上的大奖,但TVB为他专设了“至尊舞台大奖”,也获十大中文金曲颁发了“飞跃大奖男歌手”奖项。
若从封王彼时一路看下来,宝丽金唱片连下五城,锐不可当。
然盛极将衰。
此后四年,就无须细数了。
它几乎可以属于,“华纳一哥”郭富城的时代。
在这四年里,郭富城不但连庄且三度夺得TVB最受欢迎男歌手奖,更在一九九八年,一人将香港乐坛所有的男歌手顶级大奖独揽,也第二度夺得了叱咤乐坛至尊歌曲大奖,以及两夺TVB最受欢迎广告歌曲金奖、一夺全球华人至尊金曲奖,兼获十大中文金曲飞跃大奖男歌手金奖。
甚至在TVB8面向全球的新设金曲榜上,强势夺得一届最受欢迎男歌手奖,并以《渴望无限Ask For More》和《动起来》,蝉联两届金曲金奖。
这也是属于华纳唱片的荣光。
郭富城拾阶而上。
回看天王年代。
郭富城先守华星,抗衡宝丽金三天王,而后过档华纳,与刘德华携手对抗宝丽金的张学友和黎明,再到刘德华离巢,郭富城独守华纳。
顺风局与逆风局之争。
当真精彩。
来源:唐泪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