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跑步是孤独的旅程,亦是共鸣的盛宴。当你迈出第一步,便已加入这场与自我、与时间的对话,每一步,都在重塑人生的轨迹。
张钧甯跑步16年,41岁活成25岁:自律的人,到底有多可怕?
周忠应
跑步是孤独的旅程,亦是共鸣的盛宴。当你迈出第一步,便已加入这场与自我、与时间的对话,每一步,都在重塑人生的轨迹。
01 清晨6点,她与太阳一同奔跑
当城市尚未苏醒,41岁的张钧甯已系紧跑鞋鞋带,推门融入晨雾。她的脚步轻捷而坚定,如同她十六年如一日的跑步信仰。她说:“只要往前多跨一次,步数就会增加,没有什么比这更踏实的事了。”
而对千里之外的一名我而言,清晨5点的闹钟同样雷打不动。11年前,我受张钧甯跑步故事的触动,第一次踏上长沙理工大学运动场的跑道。那时我步频仅150,气喘吁吁,双腿灌铅,却因一句“跑步是成长”而坚持至今。
张钧甯曾说,跑步不是炫耀,而是释放。压力大的时候,流过汗,冲个澡,大脑豁然开朗。她甚至用跑步矫正了二十多年的驼背。她说:“这正是跑步让我着迷的地方。”
我对此深有共鸣。2018年,我加入广州花都跑团,每周六清晨与50余人同行5公里。团长徐江涛告诉我:“6分半配速下步频超170,膝盖就不会受伤。”两年间,我从步频160的“菜鸟”,蜕变为能与大神们同频奔跑的养生跑者。
我想起那只叫Alice的鲸鱼,频率52赫兹,孤独歌唱多年直至遇见同类。跑步亦然:“同频才能共振。频率相同的人,翻山越岭终会相聚;磁场不合的,朝夕相处也不是一路人。”
02 心流状态:当跑步成为哲学
张钧甯的跑步哲学简单却深刻,她说:“不管处于什么境遇,只要往前走,就一定有所收获。”她在综艺中拉着赖床的嘉宾晨跑,在微博素颜晒打卡,不摆拍不修饰。她说:“专心改变自己的态度,让我在43岁仍拥有20岁的状态”。
我也在奔跑中邂逅了“心流”。科学家称这种状态为“全身心投入的高度专注”,跑者形容它为“陶醉感——仿佛超越现实,强大而自由”。与同频者并肩奔跑时,尘嚣杂念尽散,唯有呼吸与脚步声交织成律动的诗。
03 16年VS11年:坚持与无伤才是终极信仰
张钧甯从25岁开始跑步,无论多忙每周坚持4次锻炼。拍电影《追缉》时,她为角色减重14斤,杀青后又靠跑步恢复元气。媒体追问秘诀,她笑答:“迈开腿而已。”
我11年的跑步足迹遍布北京、上海、西安、长沙……我曾在零下的沈阳晨跑,也在广州的盛夏夜奔袭。我觉得,坚持与无伤,才是跑者的终极目标。偶像跑了16年,我跑了11年,我认为时间会奖励那些认真对待身体的人。
04 终有一天,我们会相遇在跑道尽头
张钧甯依然保持着每晚11点睡、清晨6点起的规律,跑步、买菜、做瑜伽。她说:“最向往的生活,不过如此。”
而我仍怀揣一个梦想,某天在某个城市的清晨赛道,与那位“跑步女神”不期而遇。或许无需交谈,只需并肩跑上一段,步频一致,呼吸同频——
那时我会明白,真正的跑步,从来不是竞速,而是找到与自己、与世界同频的节奏。
尾声:你跑的每一步,都在重塑人生
张钧甯用16年证明,跑步是低成本的自律,高回报的投资。
我用11年回应,跑步是平凡人的英雄之旅,大家都可以做到,但你不做,永远不知道极限在哪里。
或许我们终其一生难以达到偶像的高度,但每当晨光初醒、双脚迈开,我们已在同一种信仰中,成为了同频的人。
来源:梦城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