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汪小菲又双叒叕翻车了?”这话不是谁在微博上随便吐槽 而是最近朋友圈里传得最凶的一句嘀咕。我表姐在三里屯上班,前两天还跟我念叨:“以前午休都去S茶打卡,现在路过那地儿,玻璃门上贴着‘内部整顿’,连个保洁阿姨都不见。”可不是嘛,曾几何时,汪小菲这个名字还跟“京城
“汪小菲又双叒叕翻车了?”这话不是谁在微博上随便吐槽 而是最近朋友圈里传得最凶的一句嘀咕。我表姐在三里屯上班,前两天还跟我念叨:“以前午休都去S茶打卡,现在路过那地儿,玻璃门上贴着‘内部整顿’,连个保洁阿姨都不见。”可不是嘛,曾几何时,汪小菲这个名字还跟“京城四少”“大S老公”“麻六记酸辣粉”绑在一起 风光得很。可现在,S茶一家接一家关门 S Hotel也被曝出工资发不出来,连供应商都上门讨债。更吓人的是 网上流出一段录音,声音听着像他,语气急得几乎破音:“我现在就是拿命在赌!”这话一出,谁听了不心头一紧?
这还是那个曾经说“我要用一杯茶 把台湾味道带到北京胡同里”的汪小菲吗?还是那个离婚后还坚持接送孩子、说“血缘断不了”的前夫?如今,他的生意像秋天的树叶,一片接一片往下掉。可就在这节骨眼上 大S被拍到出现在台北一家银行门口 手里拎着个黑皮包 脚步匆匆。我那追台娱的闺蜜立马截图发群:“你们说,她是不是要去救场?”一时间,群里炸了锅,有人说“旧情复燃” 有人冷笑“别演了” 还有人说:“这哪是救夫,这是收债来了。”
先说S茶。这牌子刚出来那会儿 真是风头无两。我记得去年在成都春熙路逛街,远远就看见一家S茶,门面是浅灰水泥墙配原木色招牌 门口还摆了盆小绿植 特别有“台北咖啡馆”的调调。进去一看 一杯手冲乌龙要98块 菜单上写着“灵感来自大S最爱的南投茶园”。当时我就想 这哪是卖茶 分明是在卖回忆。可好景不长 没过半年,店关了。后来才知道 全国二十多家店,现在能开着的不到十个。
有在S茶干过的朋友悄悄跟我说 店里人流量看着热闹,其实大多是打卡拍照的 真正回头客少得可怜。一个店月租就二十多万,加上装修豪华 成本压得人喘不过气。更惨的是 总部从2023年开始就发不出全额工资 到最后干脆每人每月发八百块“生活补贴”,美其名曰“共渡难关”。有个小姑娘哭着问我:“八百块,连房租都不够 我拿什么养活自己?”
天眼查上一搜,S茶的运营公司早被列为被执行人 欠款一千多万。有意思的是 虽然麻六记没直接持股 但两边高管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明眼人都懂——这是在拿酸辣粉的钱填茶饮的坑。可酸辣粉再火,也经不起这么烧啊。听说汪小菲一直不让砍S茶项目 理由是:“这是我对她的一份心意。”这话听着浪漫 可现实哪容得下那么多诗意?
再说S Hotel。这名字听着就贵气 外滩、三亚、北京国贸,选址一个比一个狠。可现在呢?上海店员工集体维权,说工资拖欠八个月;三亚的海鲜商贩举着横幅喊“汪小菲还钱”;北京朝阳店更惨 物业直接断水断电,客人投诉“马桶冲不了”。我在脉脉上翻到一条匿名帖,一个前员工写:“我们不是不体谅老板难 可孩子下个月学费怎么办?”看得人心头发紧。
有认识餐饮圈的人说 汪小菲年初偷偷飞新加坡 想拉东南亚的投资,结果对方开价太狠,要他让出四成股权 还得改名字。他没答应 觉得“丢了脸面”。这话传出来 不少人摇头:“面子能当饭吃吗?”可你想想 他从小锦衣玉食,哪受过这种委屈?宁愿硬撑,也不愿低头。
而大S那边 动静不大,但每一步都像踩在节拍上。那天她去银行的照片一出 我楼下开奶茶店的阿姨都问:“是不是要复合了?”她没回应,可朋友圈却开始发些“破茧成蝶”“心若向阳”的句子,配着海边的日出。她女儿最近在IG发了一张和妈妈的合照, caption写着:“妈妈说 风雨过后不一定有彩虹,但要一直走。”看得人心里五味杂陈。
有传她手里还握着S Hotel的品牌权,甚至“小S兔”那个IP的版权都没正式移交。这意味着,理论上 她一句话就能决定这个品牌是生是死。也有说法是,她只是去查当年离婚时的资产分割有没有漏洞,毕竟 **商标使用费**这笔钱,据说已经拖欠很久了。
汪小菲呢?直播间里还在卖酸辣粉,可人气明显不如从前。有人问他S茶的事 他笑了笑:“人在做 天在看。”然后赶紧端起碗嗦粉,仿佛一停下来,情绪就会崩。他母亲张兰倒是硬气 天天在镜头前喊“支持我儿子”,可评论区已经开始刷:“**你儿子快撑不住了**。”她看了,只回一句:“男人的路 得自己走。”这话听着像鼓励 又像无奈。
这个家,还能不能救?我不知道。但我知道,当一个人把事业和感情绑得太紧 风一吹 就容易散。S茶关了,S Hotel塌了 可那些曾在这里喝过茶、住过房、领过工资的人 他们的生活还在继续。而大S站在银行门口的那个背影,像不像一个未完的句点?她会不会伸手,她能不能救,或许都不重要了。重要的 是那个曾经说“我要给她最好的”的男人 是否还能抬头,看见明天的太阳。
来源:莫凡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