琼瑶之死如诗,沙白之死如屎?

好看影视 港台明星 2024-12-06 09:09 2

摘要:当琼瑶离去时,有人由衷地赞叹,称其死美得像一首诗;而沙白的离世,却被卷入了巨大的争议漩涡之中。

当琼瑶离去时,有人由衷地赞叹,称其死美得像一首诗;而沙白的离世,却被卷入了巨大的争议漩涡之中。

她们实则有着相同的境遇,皆是以自己的意愿选择结束生命,然而为何死后的舆论回响却如此截然不同?

当然很多人会说,一个是年暮的老人,一个是正值青春的女人。

其实二者是一样的。

琼瑶,这位在文学世界里编织了无数浪漫与哀愁故事的知名作家,在 81 岁之际,便坚定地表达了自己对生命尽头的态度。

她宣称不要救我,让我毫无痛苦地离去。

这并非是一时的心血来潮或故作矫情之态,而是她历经漫长人生旅程后,对生命本质深入骨髓的洞察与感悟。

在生命的暮年,她宛如一位智者,清醒地认识到生命不应被机械地量化为简单的时长累积。

生命就是一部精彩的电影,其价值绝非取决于放映时长的长短,而在于影片所蕴含的情节是否动人心弦、富有深度与内涵。

琼瑶的选择,是她对自身生命权的一种笃定捍卫,她期望在生命的最后篇章,能够以一种不失尊严的方式画上句号。

沙白又何尝不是如此?

她不接受被病魔困住的人生,她不接受经过透析后肿胀的身体,她希望自己的人生永远貌美如花。

然而,社会上的部分声音却对她的决定提出了质疑。

有人认为自己选择结束生命是一种极端且自私的行为。甚至一些保守主义者挖尽一切理论,试图证明自杀不是人的权利。

问题的根源在哪里?

实则是我们对于生命权的理解存在着偏差与局限。

在传统观念的束缚下,很多人下意识地认为人越老就越应当珍惜生命,而所谓的珍惜生命似乎就等同于在医院里全力抢救,不惜一切代价地延续生命体征。

但这种观念真的正确无误吗?

生命绝非一场单纯的数字游戏,生命的意义由自己赋予,活得越久并不就意味着越成功、越有意义。

人是有自由意志的,人生的意义是由自己主观解读的。

琼瑶在 2017 年写给儿子和儿媳的那封信,更是将她的生命观清晰地展现在世人面前。她明确表示不要插管、不要抢救、不要住院。

甚至在她先生病重插管时,她强烈反对维持生命,她相信她的灵魂伴侣也不愿意过这样的人生。

但这一意见,在当时令许多人感到震惊与不解,甚至被指责为过于极端,她的继子坚决反对。

可是,倘若我们换位思考,在医院里依靠冰冷的仪器和各种插管手段维持着微弱的生命迹象,难道就不极端吗?

那是一种将生命置于毫无质量与尊严境地的状态,一个人连自己如何告别这个世界都无法自主抉择,这何尝不是对生命最大的不尊重与亵渎呢?

我们长久以来习惯了用一种统一的、大众的标准去评判和定义生命。我们总是轻易地说出要珍惜生命、敬畏生命,可究竟谁有权力去规定珍惜生命就必须以在病床上苦苦挣扎的形式呈现?

谁又能断言敬畏生命就等同于借助呼吸机、借助各种痛苦的手段来强行续命?

真正的尊重生命,应当是尊重每一个个体的独特性,允许每个人依据自己内心的声音去度过生命的每一个阶段,无论是朝气蓬勃的青春岁月,还是垂垂老矣的暮年时光,亦或是在生命即将落幕之际,都能按照自己的意愿活着并告别。

生命权,从本质上来说,是属于个人的神圣权利。

在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里,没有任何一个人或群体有资格代替他人去做出关乎生命的重大抉择。

琼瑶用她生命的最后勇敢之举,向我们传递了一个她的理念:活着,应当充满尊严,而在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同样需要以尊严为伴。

她认为,这才是对生命最为深沉、最为真挚的尊重。

你也可以相信好死不如赖活着。但不同的价值观,不应该相互攻击。

每一个生命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都有着自己的价值体系与生命追求,我们不应以自己的价值观去强行绑架他人的生命选择,而应学会包容与理解,只有如此,世界才多姿多彩。

如若每一个人都用自己的价值判断去要求他人,那么,这样的世界将是一个奴隶主与奴隶的社会。

或许,当我们能够真正理解并接纳生命权的个人属性时,像琼瑶与沙白离世所引发的这类争议才会逐渐消散,人们才能更加坦然地面对生命的起始与终结,尊重每一个生命在世间留下的独特轨迹,无论是绚烂夺目还是平淡无奇,都值得被珍视与尊重。

因为生命本身,就是一场充满无限可能与意义的非凡旅程,而其终点的抉择,也应归还于生命的主人手中。

这两位女性,都是试图掌握自己命运的女士,我尊敬她们。她们的人生都是精彩的,都是美得象一首诗。

公号:古老板

来源:古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