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2月4日,大年初七的清晨,香港某医院的病房里飘着一缕晨光。百岁老人俞明躺在病床上,呼吸平缓,嘴角微微上扬,仿佛正沉浸在一场甜美的梦中。
百岁笑匠俞明:银幕上的“反派”,人生中的“福星
2025年2月4日,大年初七的清晨,香港某医院的病房里飘着一缕晨光。百岁老人俞明躺在病床上,呼吸平缓,嘴角微微上扬,仿佛正沉浸在一场甜美的梦中。
女儿Heidi轻轻握住他的手,泪水无声滑落——这是父女最后的告别。没有挣扎,没有痛苦,这位曾让半个香港笑出眼泪的“粤语片笑匠”,在睡梦中画上了人生的句号。
从“登徒浪子”到“开心果
上世纪40年代的香港影坛,黑白胶片中总少不了一个狡黠的身影:或是一身花衬衫的纨绔子弟,或是满脸阴险的奸臣师爷。那时的俞明刚满20岁,在哥哥俞亮的引荐下踏入片场。
他本名阮耀麟,却因艺名“俞明”被观众记住。“反派专业户”的标签贴了十几年,直到某天,导演递给他一本喜剧剧本:“试试这个,观众需要笑一笑。”
这一试,竟试出了香港影史的“黄金配角”。1965年的《受薪姑爷》里,他饰演的市井小人物挤眉弄眼、插科打诨,让影院里的观众笑得前仰后合;
1967年《飞哥跌落坑渠》中,他摔进泥坑时还不忘抛出一句“靓女,借块手帕擦擦脸”,成了街头巷尾的流行语。银幕上的俞明仿佛天生带着“笑气罐”,
连反派角色都透着滑稽劲儿。导演曾调侃:“别人演奸角让人恨得咬牙,俞明演奸角,观众倒想请他饮茶!”
《欢乐今宵》的“90度鞠躬
1970年,一档名为《欢乐今宵》的综艺节目横空出世,成为香港市民每周必追的“精神宵夜”。监制蔡和平力邀俞明加入,一句“你来,节目才有灵魂”让他心动。从此,舞台上多了一个“鬼马大叔”:
他时而扮成夸张的媒婆,头顶红花扭腰摆臀;时而化身糊涂阿伯,把“买餸钱”错当成“利是”塞给观众。最经典的,莫过于每期结束时那个近乎虔诚的90度鞠躬——双手贴裤缝,腰弯得比谁都低。
“观众是衣食父母,鞠个躬算什么?”面对采访,俞明总是笑呵呵。有次彩排,他因腰伤差点栽倒,却摆摆手说
鞠躬是规矩,痛也要做!”这份固执的敬业,让后辈们私下称他“鞠躬狂魔”。可正是这弯腰的瞬间,成了几代观众心中最温暖的记忆。
四代同堂的“太公影帝”
舞台上的俞明是“笑匠”,生活中的他则是“福星”。与李小龙堂姐李秋钻结婚后,他成了娱乐圈少有的“零绯闻先生”。
三女绕膝,孙辈成群,晚年更升级为“太公”,拉着曾孙女的小手拍照时,他脸上的皱纹都挤成了幸福的花。
2024年3月,家人为他举办百岁寿宴。照片中的俞明银发如雪,瘫在沙发上却不忘对着镜头比心。女儿Heidi调侃:“爸爸年轻时在片场摆pose,老了在家摆心!”
网友惊叹:“百岁老人眼神还像小顽童!”其实,这“顽童”背后藏着家人的精心呵护:出门必坐轮椅,体检时全家“护驾”,连吃块叉烧都要儿媳切成碎末。俞明却乐在其中:“我这是当皇帝咯!”
最后的“谢幕”:睡梦中的告别
2025年1月30日,大年初二夜,俞明因低烧入院。诊断书上“肺炎”二字让家人心头一紧,但病床上的他依旧淡定,
甚至安慰女儿:“肺炎而已,我以前拍戏淋三天雨都没事!”谁料两天后,护士一通紧急电话打破了平静:“维生指数骤降,速来!”
当Heidi冲进病房时,父亲已安然闭目。没有仪器刺耳的警报,没有痛苦的喘息,只有窗外的晨光温柔地铺在他脸上。
“他连走都这么贴心。”Heidi红着眼眶说。社交媒体上,她写下最后一条关于父亲的消息:“爸爸一生送欢乐,百岁归去如眠,是福气。”
笑声永不散场
俞明的离世,像一场没有预告的谢幕。有网友翻出他96岁时的照片:曾孙女躺在他臂弯,他低头凝视婴儿的眼神,仿佛在看一件绝世珍宝。有人留言:“原来反派专业户,才是人生正派赢家。”
真正的喜剧大师从不需要刻意煽情。俞明用一辈子证明:能把反派演成“可爱”,把鞠躬变成“标志”,把家庭过成“四代同堂”,已是人生最圆满的剧本
那个总在鞠躬的身影终于挺直了腰,而他的笑声,早已渗进时光的胶片里,永不褪色。
百岁笑匠的故事落幕了,但他教会我们:人生如戏,笑着演完便是赢家。若天上真有《欢乐今宵》,此刻该有一声熟悉的“多谢各位”传来,带着90度的敬意,和一丝顽童般的狡黠。
来源:鹭客笑果娱乐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