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S之死为什么这么让大家震惊?

好看影视 港台明星 2025-02-04 19:49 1

摘要:春节的大年初六,台湾媒体突然报道大S在日本过 世,随后家属证实,大S确实因流感病发肺炎过世了,遗体将在日本火化后,再带回中国台湾。

春节的大年初六,台湾媒体突然报道大S在日本过 世,随后家属证实,大S确实因流感病发肺炎过世了,遗体将在日本火化后,再带回中国台湾。

看到这个消息,我的第一反应是震惊,程度非常深地震惊,我问了问身边的朋友,大多数是这样的反应。

当然不同人对大S的去世有不同的反应,有人惋惜,有人遗憾,有人痛心,也有人觉得罪有应得。但是这些不同反应之前,大家都建立在一个共同的反应之上,就是震惊。

我不了解大S,也不评价大家的评价,只是想聊聊,为什么大S的去世这件事,会成为一个让大家集体震惊的舆论事件。

第一个原因,就是太突然了。毫无预兆的突然爆出消息,一个有很高国民度的女星去世了,并且很快得到了家属的证实。这个消息来得太快,一个大家完全未曾预料到大的大新闻,啪一下铺天盖脸来,大家没办法不震惊。

第二个原因,就是大S一直以来的公众形象,比较年轻靓丽,没有严重的健康问题被曝出。如果关注大S的会发现,就在几天前,大S还现身老师王伟忠女儿归宁家宴,在与宴照片中气色极佳。

通常大家对于死亡的惯性关联,是衰老或病奄息息,大S在大家印象中的美貌与气色,很难与死亡产生联想。所以骤然听到她去世的消失,这种剧烈反差造成的冲击力,足以让人霎时震惊。

第三个原因就是过于突然地转折。这年头只要在网上冲浪,多多少少会看一点大S和汪小菲的离婚连续剧。感觉昨天他们还在热搜上吵架,今天突然来个消息说人没了。

上一秒是啼笑闹剧,下一秒是沉重生死,这个转折太突兀了,突兀的让人回不过神来。

第四个原因,是死因竟然是流感。流感这种日常词汇,通过一个公众人物,与死亡这样的终极词汇关联在一起,突然沉重的摆在了所有人的眼前。

更多的人发现,其实甲流并发心肌炎、肺炎,能在48小时内击毙一个年轻人,而这类年轻人临死还在「我以为只是小感冒」。这直接戳中了当代熬夜打工人的生存焦虑,突然后怕自己之前甲流的咳嗽,原来每一口都在咳出自己的阳气。

这种因为切身感受到流感和死亡的关系,所以后怕再加担忧,也是大家震惊的原因。

第五个原因,那就恰好在春节即将结束,与家人即将分别的节点上。在盛大相聚欢乐之后,在离愁渐浓时刻,这时候对意外比明天更先来的消息,更容易格外的放大和共鸣。

自然灾害,重大事故,疾病疫情,明星去世……这些事情都具备着同样的效果。就是一次次的提醒,人是有可能会突然死掉的,管你啥工作没完成,啥恩怨没了解,啥福分还没来得及享,说死就死了。

命运随机拔下了人生的插线头,再精心制作的大戏也只好归零黑屏。

以上这些原因的综合缠绕,让我们对大S突然的去世,会共同的深感震惊。

最后感叹几句,孔子用一句“未知生焉知死”,让中国人几千年来都在避谈死亡,我觉得这对对于死亡的回避,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们对生命和人生更丰富地认识。

直面死亡,认识到死亡的存在,就像海德格尔讲的,向死而生,其实很大程度上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生活。

向死而生不是把死亡当作终点站,而是把死亡始终作为悬挂在车窗外的风景,意识到它的存在,才会真正看清沿途的风景。

就好比我们手机的电量显示,从百分比变成了倒计时,虽然难免会焦虑,但反而会让我们不会再纠结当前不是要清理相册,而是立即拨通想联系的人。

意识到每个人头上都悬挂着死亡之剑,大可以对那些让人紧张的权威祛魅,再厉害的人本质上都只是暂时活着的同类。大可以对遭遇的困难去痛,在终极命题之前所有的风暴都只是杯中风暴。

类似于无穷无尽刷短视频的空虚,其实源于没有去触碰头上那把死亡之剑。若真切的意识到死亡就在彼岸,可能更有动力关掉手机,去做那件拖延了三年的事情。

注视死亡,认真生活。

徐熙媛女士安息。

来源:杜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