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曾差点被阮经天毁掉,复出却不温不火,如今下场令人意外

好看影视 港台明星 2025-02-24 23:00 2

摘要:刘品言,曾是无数人心目中的“仙剑精灵”,她和曾之乔组成的组合 Sweety 当时掀起不小旋风。

文丨马走日

刘品言,曾是无数人心目中的“仙剑精灵”,她和曾之乔组成的组合 Sweety 当时掀起不小旋风。

那时,她凭借《绿光森林》和《仙剑奇侠传》迅速冒头。

特别是《绿光森林》,这部她与立威廉、阮经天合演的梦幻爱情剧,以高达 8%的收视率稳占全国同时段收视榜首。

刘品言靠着生动自然的表演,轻松圈粉无数,成为众多观众心里的小仙女。

彼时的她人气飙升,职业生涯蒸蒸日上,可绯闻如同阴影,悄悄降临她的天空。

在凭借《绿光森林》获得超高人气后,她和搭档立威廉及阮经天传出了复杂的三角绯闻。

立威廉后来被证实只是个“无辜的中间人”,真正和她发展出感情的是阮经天。

这场风暴的导火线,是她跟阮经天的一段短暂恋情。

本是青春男女正常交往,却被媒体无情弄成了一出喧闹的八卦大戏,“破处门”的标签猛地就来了。

这绝非偶然,而是阮经天团队操作的一场精心营销。

他们拿这段私密故事给他新剧造势,同时把和经纪公司解约带来的负面关注转移掉。

可代价就是刘品言从“清纯玉女”成了社会道德审判下的替罪羊。

这时候的刘品言,才16岁、17岁,又能拿什么去抵挡汹涌而来的恶意呢?

没办法,她只能选择退出。2007 年,刘品言黯然离开舞台,留下的是个迷茫的背影和一片乱糟糟的舆论场。

2015 年,她出演《我的三十定律》,试图用作品喊出“我回来了”。

可这时的刘品言不再是当年的“仙剑精灵”,而是一个外貌有了些变化的 30 岁女性。

台媒把她的“复出首秀”弄成茶余饭后的笑话,用“发福大妈重出江湖”这样的标题猛戳她的痛处。

甚至有位导演直接跟她说,“你现在只能演妈妈桑了。”

没人讨论她在剧中的表演如何,倒是所有人都拿她的身材大作文章。

幸好好友彭于晏这时给了她极大的鼓励,分享自己的心路历程,告诉她“翻身只有一次,所以必须用尽全力”。

受到了好友鼓舞,刘品言下决心改变,进行严格的健身训练重新塑造自己。她成功减肥,恢复到了从前的骄人身材。

2024年,刘品言想通过转战大陆市场复出演艺圈。

可在综艺节目《演员的诞生》里被刻意贴上“被阮经天毁掉的前女友”的标签,引发了陈年旧闻的炒作。

她努力在节目中展现自己,可微博上“台妹卖肉”“过气女星下海”之类称号如潮水般涌来。

接二连三的打击让刘品言走得特别艰难,明明都是丑闻当事人,对于刘品言恶语依旧层出不穷。

可是彼时的阮经天,早已通过几部作品轻松复出,往事像云彩飘过,大众仿佛已经忘记了他的黑料,这一切到底是因为什么呢?

娱乐圈的性别双标

说白了,这哪只是刘品言一个人的事,好多女明星都在这套舆论规则里栽了跟头。

曾经张柏芝的“艳照门”过去这么多年,公众的视线好像总也绕不出这些充满戏剧性的往事,她们所有的努力都没法真正洗掉这些痕迹。

反观阮经天,这些年转战内地,出演的大部分都是偶像剧类型,比如古偶题材的《扶摇》,现偶风格的《一身孤注掷温柔》、《舌尖上的心跳》等,

但播出后反响都不温不火。

2024年3月1日,台湾电影《周处除三害》在大陆上映以来,以超过6.6亿元的票房和1685.9万的观影人次,成为一部不可忽视的热门影片。

饰演男主陈桂林的阮经天也以精湛的演技重回观众视野,一转身以“成熟稳重”的形象再次站稳脚跟。

好像“初夜门”风波也只是他成长过程中一个不光彩的小插曲,而不是永远的污点。

所以为什么女性明星就得承受更重的枷锁?也许说到底就是性别的问题。

在刘品言参加《演员的诞生》节目里,制作方把她的污点当成噱头来宣传,甚至专门挑争议点来营销。

等到舆论开始反击,节目组干脆利索地换掉她,根本不在意她背后努力想翻身的心情。

资本在把价值榨干之后,又迅速切割得干干净净,为了保住项目利益,能随时抛弃女性艺人。

这展现出的冷漠,隐藏着的偏见,都在表明娱乐行业对待女性要双标苛刻得多。资本的剥削给到女艺人的也只有越来越狭窄的资源。

这种资源的稀缺性,在女性演员身上体现得那叫一个明显。

对于年过 35 岁的女演员来讲,摆在她们面前的剧本婆婆妈妈角色居多,偶尔还来些“恶婆婆”或者“市井泼妇”,角色单薄得没法看。

但这就是现实,有戏拍总比没戏拍好,很多女演员只能硬着头皮上,而且戏路越窄,竞争越激烈。

等到真正优质的角色出现,大部分人连被选的机会都没有。

这种困局不光台前能看到,后台资本也不留情。

数据表明,女性艺人卷入负面新闻后的舆论持续时间几乎是男性的两倍还多,热搜的存在时间长得出奇,吃瓜群众一直盯着不放。

但不是说破局没办法,刘品言就靠《华灯初上》里的角色给出了答案。

在剧里,她演的是底层的性工作者“花子”,这个角色不讨喜甚至敏感,可她用特别真诚的表演,把“花子”的生存艰难和内心尊严展示得特别到位。

观众看到的不再是好奇,而是对女性命运的深深关注。

表演背后的技巧和投入,被人们实实在在地感受到,对“花子”和她本人都有了新的认识。

这证明只要专业能力强,真正强大的自己,一定能回击外界的偏见和标签束缚。

舆论固然坚不可摧,可实实在在的能力才是女性真正的底气。

说到底,谁能笑到最后,全得看实力。

来源:瓜侬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