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鹰爪铁布衫》,那一捏的风情!

好看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4-23 13:11 4

摘要:为了力捧新人梁小龙,拍摄的《神龙小虎闯江湖》顺利上映,但是紧随其后的《生龙活虎小英雄》在电检处遭遇了麻烦,各种找茬,被压制了一年,直到1975年底才允许上映。好在反响还不错。

1974年,是香港电影导演吴思远痛定思痛的一年。

为了力捧新人梁小龙,拍摄的《神龙小虎闯江湖》顺利上映,但是紧随其后的《生龙活虎小英雄》在电检处遭遇了麻烦,各种找茬,被压制了一年,直到1975年底才允许上映。好在反响还不错。

同样是力捧梁小龙,吴思远带队前往意大利拍摄《香港小教父》,期间历经各种磨难,拍摄完成后,原以为会大卖,结果兴冲冲坐在午夜场里等掌声,等来的却是“嘘”声一片。吴思远承受不住,回到家里,大哭一场。

无奈之余,痛定思痛。调转导筒,拍摄了《廉政风暴》,结果票房大卖,赞誉纷来,他又行了。

这样,吴思远的自信心又来了。

然后,他调整策略,又开新片。梁小龙是不能再捧了,连番出事,他觉得大概是梁的形象不够讨好,干脆找个帅气一点的。找谁呢?

当导演,总要有慧眼识珠的眼力。

最初捧陈星,是吴思远在当副导演拍摄《龙虎斗》时,一眼相中了其中饰演反派的小角色陈星。于是,在自己当了导演后,就扶正陈星做主角,力捧。同时,找来陈观泰为他配戏。双双捧红。

陈观泰重回邵氏后,吴思远发掘出了日本演员仓田保昭,作为反派与陈星配戏。另外发掘了小生黄元申做男二。

当陈星背叛了吴思远后,他又从街头斗殴中发掘到了梁小龙,找他做主角。仓田保昭作为反一继续为之配戏,黄元申继续做男二。一举捧火了三位新人。

这一次,要玩新的,就彻底捧新人。他将视线对准了台湾演员刘忠良。

刘忠良,1944年出生于台湾,自小跟随祖父习武,有一定的武术功底。可刘忠良觉得自己那三脚猫只是小打小闹,他想拜人为师,学习一些厉害的武术招式。

彼时,谭道良已经是无人不晓的功夫高手,17岁就开馆授徒,出神入化的腿功令无数人称赞。作为一名武痴,刘忠良也非常崇拜谭道良,就想拜后者为师。

可是,谭道良比刘忠良还小两岁,就不愿意招这个比自己还大的学生做徒弟。可是,为了学得一身好武艺,刘忠良还是厚着脸皮登门拜访。表示如果愿意收他为徒,甘当马前卒任其差遣。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自此,谭道良多了个小跟班。刘忠良则将“尊师重道”四个字发挥到了极致,端茶倒水、洗衣做饭,对谭道良无微不至。作为回报,谭道良将毕生所学倾囊相授,由于刻苦训练刘忠良的腿法进步神速,为今后步入演艺圈奠定了基础。

谭道良擅长左腿进攻,相反刘忠良右腿攻击更加娴熟。当他把腿抬到制高点时,总给人一种“举火燎天”的感觉。正因如此刘忠良的招牌动作取名为“举火燎天式”,不过这一招也被武林人士称为“朝天一炷香”。

另外,刘忠良的连续击打能力很强,即使在对战过程中他的身体处于悬空状态,也能完成高难度的空中连环踢。这恐怕就连谭道良也难以做到,果真是青出于蓝胜于蓝。

1972年,谭道良受邀参演功夫片《中国拳》。当然,他也没有忘记自己的爱徒刘忠良。有了他的引荐,刘忠良成功获得一个小角色,出演了自己人生中的第一部电影。

由于戏份少得可怜,该角色的发挥空间并不大,导致刘忠良在演艺圈也没有进一步发展。

可是,阅片无数的吴思远,看到了《中国拳》,并慧眼识珠,从一大堆龙套中,捡出了刘忠良。

时间到了1976年,吴思远决定开拍新片《南拳北腿》。男主角,就定下了刘忠良。此时已经32岁的刘忠良,状态好得依旧像22岁的小青年,他一张清澈干净的笑容,也像是刚出道的少年。

至于反一号,吴思远选中了韩国人黄正利,他是“四大腿王”之首,“功夫片历史上最伟大的腿技大师”。

黄正利,这个名字怎么看起来不太像韩国人,如果换成另外一种翻译,用他的另外一个叫法“黄太洙”,是不是就韩国味十足了。

黄正利,与“四大腿王”之一的刘忠良同岁,(四大腿王另外两位是谭道良、卡萨伐),都出生于1944年。黄正利,14岁开始练习跆拳道,取得了黑带七段认证。

1965年开始,黄正利在韩国开始教授武术,后因韩国参与越战而到南越当随军教练。一次与一越南人发生口角,那越南人拿着刀来挑战,黄正利接受了那位使刀者的挑战,一个飞踢击中其太阳穴,那越南人当场暴毙。

1974年参与出演韩国导演李斗镛执导的《独脚客归来》,正式投入演员行列。不过呢,与吴思远从《中国拳》里选中刘忠良不同,他选中黄正利的方法与选中梁小龙的方式倒是一样的。

在一次去韩国拍戏的过程中,在首尔的街头,吴思远看到街头有人在打架。发现黄正利一个人打三四个人非常潇洒、很轻松。于是,一眼相中了他。然后,再一问,居然还是一名演员,那实在太巧了,就你了。

后来,在香港为了电影宣传,吴思远甚至也办起来的什么武林比赛、挑战等等大事情,就是让黄正利做擂台,跟观众进行互动。

黄正利,最让影迷称道的事有两件。一个是在《蛇形刁手》中将成龙一不小心一脚踢飞,直接踢掉了成龙一颗牙。

第二件事,是他在《醉拳》中饰演了大反派阎铁心,外号阎王伸脚,其风头演出甚至盖过了主角成龙,由于这个角色过于深入人心,于是在日本漫画《龙珠》里的“桃白白”就直接cos了他的造型。

就这样,主角刘忠良,反派黄正利,架子搭好了,开拍。

要拍的戏是《南拳北腿》。反响还不错,然后又拍了续集《南拳北腿斗金狐》。

咦?

说好的《鹰爪铁布衫》呢?

别急,正是因为有了《南拳北腿》与《南拳北腿斗金狐》两部片打底,才有了《鹰爪铁布衫》,三部片息息相关。

《南拳北腿》与《南拳北腿斗金狐》与《鹰爪铁布衫》的风格已经非常接近,毕竟演员都是同一批嘛。

甚至,三部片让人看起来别扭的地方,也大差不差。

《鹰爪铁布衫》最让人诟病的地方,在于它明明是一部宫廷戏,讲的是刑部尚书与兵部尚书之间的权力斗争,两人可都是妥妥的朝廷要员,身在中央核心权力层之中,妥妥正一品大员,前者类似公安部长,后者类似国防部长。只是两者一个是反皇派,一个是保皇派,为了皇权打得你死我活。这个架子,怎么看都是莎士比亚宫廷剧,应该是那种史诗风格的大剧,类似《查理三世》《麦克白》那种。

但实际上,《鹰爪铁布衫》是一部硬派的江湖剧,堂堂刑部尚书居然是顶尖武术高手,而且还要与江湖屑小联手玩阴谋。最后,又与兵部朝勇将军、刑部侍郎打成一团。明明是宫廷大员,却弄得跟江湖黑帮头目一样,奉国大将军跟一般跑江湖的义士也差不多,明明故事的格局很大,但实际上很小。整个故事都不能细品,一品就全是渣,不仅硌牙而且扎嘴。

其实,这种违和感最明显的还当是《南拳北腿》与《南拳北腿斗金狐》,影片明明是民国功夫片,但是剧中人一口一个朝廷,听起来怎么都感觉这故事不像发生在民国。而且,片中的大反派,黄正利饰演的王爷,既然都王爷了,与其他人的民国装扮相比,总该穿一身大清官袍吧,可是他穿的是明朝时期古服。而且,片中还有“锦衣卫”这样的大明官职的存在,整片看起来就这样不明不清不民,各种违和。

至于影响嘛,其实哪有什么影响啊?

本系列在前文中反复提起过,自李小龙于1973年去世后,香港武侠动作片陷入了一片死寂,李小龙带走了一切。直到1975年,刘家良拍出了《神打》,才犹如一条鲶鱼,为香港武侠动作片带来了一些新鲜元素,激活了一泓死潭。进入1976年,楚原携《流星蝴蝶剑》崛起,刘家良趁热打铁拍出《陆阿采与黄飞鸿》,两大动作片导演新势力联合发力,才终于扭转了动作片的颓势。之后,又有了洪金宝携《三德和尚与舂米六》《赞先生与找钱华》一跃成为新晋动作片大导。再然后就是袁和平与成龙的《蛇形刁手》《醉拳》的横空出世了。香港动作片的格局焕然一新。

而在这期间,在李小龙去世后与刘家良、洪金宝的崛起前,吴思远执掌的动作片,生活在夹缝中,尽管我们解说了很多,但实际上,对于整个香港电影来说,基本上属于炮灰,他在这段时间捧梁小龙、捧刘忠良,都不是好时机。

《南拳北腿》上映于1976年,票收81.6万,年度排名第34名。

这个排名意味着什么?

看下低它两名的第36名的《少林门》吧。《少林门》,由年轻的吴宇森执导,票收79.8万。这部影片由“四大腿王”之一的谭道良主演,田俊饰演大反派,动作设计是洪金宝。而洪金宝为了照顾师弟,拉上了成龙、元彪等人来跑龙套。

结果,《少林门》之后,尚未割双眼皮的成龙在香港混不下去了,连大师哥洪金宝都罩不住,只得远遁澳洲。因为他爸爸在那边经营餐馆,成龙就去做了一名厨师,直到罗维将他请回来。

好在《南拳北腿》的成本比较低,让吴思远可以继续推出续集。《南拳北腿斗金狐》于次年(1977年)上映,票房为95.5万,比前作稍微高了一点,但排名依旧为第34名。依旧难言成功。

注意,1977年时 ,楚原、刘家良、洪金宝这些动作片新势力已经崛起了。吴思远所代表的则是旧格局里的老派动作片。

但因为是吴思远作品,由于他此前的名气,更重要是他懂得沟通,与东南亚片商保持着良好的沟通渠道,他还懂得让利,以低廉的价格卖版权,让一众购买他的电影的东南亚片商购买后,转身都赚了大钱。因此,当他的新片出炉,东南亚片商就表现出强烈的购买欲望,而且纷纷大力在本土做发行。毕竟买断版权后,每多卖一分钱也都是片商的净利润。

这种情况下,吴思远电影在东南亚市场上的表现总是不错,这也为他赚了不少钱。反正他的电影拍摄成本也低。还记得前文写道吴思远第二次借成龙拍《醉拳》时,罗维死活不肯放人,最后还是吴思远带了台湾片商林荣丰去找罗维,告诉他只要他肯借人,以后罗维公司的影片,片商都可以买下。罗维这才答应放人。能卖得出去,掌握了渠道,就是胜利,吴思远老早就晓得这个道理了。

毕竟,那时候思远影业还是小公司,有得赚就是好事,就可以继续开工。这也是,为什么前面的文章里没有具体讲解梁小龙拍摄的几部动作片,因为都难言真正的成功。它们对于吴思远来说,拥有一定的意义,就像后来的“烂片王”王晶一样,尽管他总是拍烂片,但他的电影大部分都是赚钱的,投资商很乐意找他。

《南拳北腿》与《南拳北腿斗金狐》之后,该何去何从呢?

就在吴思远犯思量的时候,老牌香港电影人李丽华成立了“丽华影业”,为了打响公司的名号,由制片人夏帆出面邀请好友吴思远,为丽华影业拍摄一部作品,作为创业作品,希望能够一炮而红,打响厂牌。

这就是《鹰爪铁布衫》。

它来了,它终于来了。

用吴思远自己的话说:《鹰爪铁布衫》是帮人家拍,我这个人耳朵根软啊,后来人家求我怎么样,就帮他拍了。

既然是帮朋友拍,还要拍好,再拍一部新的《南拳北腿斗某某》明显不合适了。倒是真的有一部《南拳北腿活阎王》,但这是台湾电影人的跟风作品,跟吴思远没有一点关系,大家可以避雷。

拍什么新作品呢?

在《鹰爪铁布衫》上映的一年前,也就是1976年,日本电影《追捕》上映,它讲述的是为人正直的检查官杜丘(高仓健 饰)被人控告犯有抢劫、强奸罪,自知清白的他为了洗清冤屈,开始了一边躲避警察追捕、一边查找事实真相的逃亡。

这启发了吴思远,他要把《追捕》故事搬到明朝来,拍成他一贯的阳刚暴烈而又富有家国情怀的武侠片,于是就有了《鹰爪铁布衫》的故事。

它讲述的是兵部朝勇将军萧如风(刘忠良 饰)被诬陷成为了刺杀兵部尚书刘天和(川原 饰)的凶手,被刑部尚书郑重(黄正利 饰)派出广西调刑部第一高手、刑部侍郎沈岳(王将 饰)缉拿萧如风。而萧如风边躲避被缉拿,一边不断追踪真凶手胡龙(李海生 饰)。真正的幕后黑手正是郑重,他则要与案件相关的所有人,全部都得死,然后才好反上朝廷,一举夺权。

缉拿与被缉拿,追捕与被追捕,《鹰爪铁布衫》的故事框架与《追捕》如出一辙。

兵部朝勇将军萧如风=检察官杜丘,刑部侍郎沈岳=警长矢村。故事主题就是四段追捕,萧如风追捕胡龙,为洗冤;沈岳追捕萧如风,为尽职;郑重追捕胡龙、萧如风、沈岳,为灭口;萧如风、沈岳追捕郑重,为报国。

这也是,《追捕》就不是宫廷戏,《鹰爪铁布衫》自然也拍不成宫廷戏,吴思远改编的背景过于离谱了。但好在故事好看啊。

《鹰爪铁布衫》拍摄后,在香港上映成功吗?

答案是,并没有。

影片上映于1977年,与《南拳北腿斗金狐》上映于同一年。最终,《鹰爪铁布衫》票收119万,票房排行榜位列第29位。比第34位的《南拳北腿斗金狐》要好一些,但也没有好太多。

因此,吴思远在回忆录里对于本片都不想提太多。

但是,这就完了吗?

并没有。

1988年,大陆正式引进公映了这部电影。 在当年轰动一时,发行拷贝数373个,仅次于当年的国产电影票房冠军《金镖黄天霸》,获得年度票房亚军。

而在此之前,在整个80年代,在那个录像厅时代,《鹰爪铁布衫》早就以录像的形式被广为传播过。还被各地电视台反复播放过。

《鹰爪铁布衫》,也是第二部央视一套新闻联播之后播放的武侠电影,第一部是《少林寺》。

就此,《鹰爪铁布衫》墙内开花墙外香,香港本土影响有限的影响下,却在大陆成为了一代经典。对于香港来说,它是旧派武侠动作片,新鲜感不足,但是对于文革后的大陆来说,却新鲜感十足。

对于1970/80年代的孩子们来说,《鹰爪铁布衫》已经成为了他们的童年不可磨灭的记忆。

不管时间过去多久,只要一提起《鹰爪铁布衫》,可能故事讲的是什么已经记不清了,但是那个捏爆两颗鸡蛋的镜头,却绝对忘记不了,成为了记忆中最深的一部分。

最是不忘,最是销魂,那一捏的风情。



要论香港本埠没火,后来被大陆翻红,然后又回传到本港的影片,最著名的莫过于《大话西游》。当时在香港上映后骂声一片,惨败而归。结果数年后,在北京大学的BBS上,其无厘头风格被北大学生提炼出来,作为新千年初的反叛精神的符号,用来对过去的千年的一种调侃与回望,结果由于互联网的不断强大,《大话西游》因此被翻红,其语录不断被发掘,终于成为新一代观众心目中的绝世经典。

而《鹰爪铁布衫》则是《大话西游》的祖宗,早了十多年,就因为内地大火,进而反馈到了香港,使得更多人越来越多地关注到了这部影片。后来,周星驰在《大内密探零零发》里也向其致敬过。王晶的《原始武器》,也曾模仿捏蛋的名场面。

“捏鸡蛋”的那个蒙太奇镜头实在是过于经典,以至于德国版海报,直接就采用了结尾的这一捏的恶趣味,行走全球,经久不衰。

作为导演,《鹰爪铁布衫》也是吴思远拍摄得最放松的一部影片,也是他武侠动作片的集大成者。

毕竟,作为思远影业的老板,那时候他已经不缺钱了,不像以前,一心想着要票房,各种蹭热度,影片拍得过于商业化,艺术价值让位于商业属性。

而《鹰爪铁布衫》是为朋友拍的,不需要花自己的钱,只管放松心态去拍就好了。

因此,这部影片在他放松状态下,不自觉地拿出了看家本领,凑齐了思远影业最强的班底,一起打造了这部旧香港武侠动作片领域里的绝唱。

拍完这一部影片,吴思远就隐身幕后,扶持起了袁和平。也正是在拍摄《鹰爪铁布衫》期间,他不断鼓励本片的动作执导袁和平,动员他转正做导演。最终,他说服了袁和平。

于是,明年,也就是1978年,袁和平执导、成龙主演的《蛇形刁手》正式上映。紧随其后的是《醉拳》。成龙,一个动作片划时代的明星,就此一跃而起。吴思远终于可以安心地做幕后了。

《鹰爪铁布衫》,恰到好处地,成了吴思远转型幕后前的最后一部作品,也是他导演职业生涯中表现最好的武侠动作片。吴思远的导演处女作《疯狂杀手》是一部古装武侠片,转型前的最后一部,恰好又是一部武侠片,正好兜了一个圈,他得到了圆满。

一说古装武侠片,大家想到的往往是灵动与飘逸,是衣衫翻飞,是潇洒无羁。这也是胡金铨的武侠片与张彻的时装动作片的根本分野。

但是,在吴思远的导筒下,古装与时装的区别消失了,明明是明朝的古装武侠片,他却拍摄的更像民国功夫片,硬桥硬马,有招有术,打得非常好看。《鹰爪铁布衫》集中了古装戏与民国戏的优点,合二为一,想不成为旧派武侠动作片的集大成者都难。

尽管从现在的眼光来看,影片布景粗糙,服装敷衍,文戏程式化,叙事生硬,旧派武侠动作该有的缺点,它依旧存在。但是,在武指、配乐、文戏等方面又在当时的武侠片市场中处于领先地位。

先说音乐,本片激昂的配乐取材于1967年的一部意大利西部片《愤怒的末日(I Giorni dell'ira)》——I GIORNI DELL'IRA,由当时著名的音乐家里兹·奥托拉尼(Riz Ortolani)创作。在电影《鹰爪铁布衫》中,每当这首悠扬激昂的配乐响起,顿时也有了西部片的感觉和情怀。后来,昆汀·塔伦蒂诺在2012年拍摄的《被解救的姜戈》也同样用了这首著名配乐。2014年河正宇主演的韩国片《群盗:民乱的时代》里,也采用了这一配乐。

I giorni dell'ira,Riz Ortolani

至于武术指导袁和平,自吴思远首部作品开始,就扶正袁和平作为自己影片的武术指导,后来在磨砺中袁八爷逐渐成熟。以至于,他可以离开吴思远独自撑起一部影片了,也因此吴思远甚至扶正梁小龙作为武术指导。等到了《南拳北腿》《南拳北腿斗金狐》及《鹰爪铁布衫》,袁和平回归吴思远,两人再次亲密合作。

在吴思远的信任之下,袁和平也拿出了让人信服的动作指导水平,其设计的动作让人过目不忘。尤其是《鹰爪铁布衫》,袁和平拿出了极具开创性的动作风格。

在《南拳北腿》与《南拳北腿斗金狐》里,袁和平的动作设计已经相当成熟,但是依旧缺乏说服力,尤其是既然都格外强调“南拳”与“北腿”了,按说应该设计出重点突出的拳法与脚法,何况演员本身就是腿王,可是影片并没有做到,片中的“拳”与“腿”,没能给人留下鲜明的印象。

但是到了《鹰爪铁布衫》里,袁和平就像是被打开了封印的“任督二脉”,其设计的“鹰爪功”“金钟罩”“铁布衫”“铁指寸劲”,每一样功夫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甚至在文戏上,本片开篇就用了几分钟系统介绍了“铁布衫”和“鹰爪拳”的原理。而且是严肃的“科普”:铁布衫属于气功,是一种上乘的内功。然后向观众恶补穴位相关基础知识。最后一句是关键:铁布衫并非没有破绽,唯一的方法是攻其气门。



这段描述,对于当初的小孩子来说,开篇就被震惊了,哇,还有这么厉害的功夫,哇,原来还有“气门”。好厉害。

从一开始的震惊,到结局的击打玉枕穴,破除郑重的“提阴缩阳”功,让其暴露出“气门”,蛋蛋小坠,终于被萧如风一举捏爆。整个动作戏,在动作设计上环环相扣,成为了影片中最精彩的部分。

最让人称奇的是,这部片尽管看起来很暴力,但实际上一点都不血腥,而是充满了欢乐的趣味。为后来的《蛇形刁手》《醉拳》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还有文戏,也不遑多让。

台词对话既通俗易懂,又不失古风,用典精当。比如大Boss郑重与师兄(高飞 饰)酒店夜会一场戏。

郑重夜归酒店,发现镜面上有人留下“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的字样,一回头才知师兄造访。师兄讥讽他身居高位,却行踪诡秘。郑重哈哈一笑说便装出游,自由自在,引了一句陶陶渊明《归去来兮》的诗句:

“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

这句台词既合乎情境又提升整片格调,这类情境意境,之后的影片中很难看到。恐怕已达到武侠类型中用典的天花板了。

其他台词,像“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无费功夫”“钢刀不磨生黄锈,胸膛不挺背要驼”等等,都给年轻的学子新鲜感,并学到很多。

多少年过去了,在遥远的记忆里,最不可磨灭的,依旧是那一捏的风情。

说了这么多,该结束了。

接下来,吴思远遁入幕后,尽管以后也做过导演,但已经不是主流,幕后才是他的主要工作。但也因为身在幕后,他的沟通能力再一次得到最大成都的发挥,连续打造出了《醉拳》《蝶变》《赌圣》《黄飞鸿之男儿当自强》《新龙门客栈》《青蛇》《一代宗师》等作品,一手扶正了袁和平、徐克、元奎、吴京等大咖,真正进化成了电影教父。

可以说,吴思远在幕后的功力,比他身在前台做导演,做出的贡献更大。

本系列写了这么久。其实,都是为接下来的成龙系列在做铺垫,没有想到吧,这只是前传。

接下来,就是吴思远如何扶持袁和平、成龙怎么打造《蛇形刁手》《醉拳》的故事了,细节大公已经详细描述过。这里就不做展开了。

来源:神田空太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