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比起同时代的香港导演,他是少数接受过专业电影学习的高材生。早在1984年就在香港浸会大学传理学院学习电影,后来更是获得文化研究哲学博士学位。
时光编辑部 | 日灼
电影应该相似音乐多过小说。
在香港导演中,邱礼涛一直是一个另类。
比起同时代的香港导演,他是少数接受过专业电影学习的高材生。早在1984年就在香港浸会大学传理学院学习电影,后来更是获得文化研究哲学博士学位。
但在港片的黄金时代,邱礼涛最负盛名的作品却与他的高知背景看起来有所“反差”:《八仙饭店之人肉叉烧包》《的士判官》《伊波拉病毒》等大尺度电影成为他留给观众最强烈的印象。
但这个印象显然有所偏颇。
上世纪80年代末,邱礼涛跟随著名导演黄泰来以摄影师的身份出道。很快便亲自执掌导筒,导演作品几乎涵盖了所有电影类型,喜剧、恐怖、动作、爱情…以及体现他人文关怀的文艺电影。
预算极低的项目在邱礼涛手里往往能“化腐朽为神奇”,对老板而言能够保证回报,对观众则留下许多另类经典。正是这种全能和高产,令他在业内获得“快靓正”的绰号,在影迷间得到“香港B级片之王”的赞誉。
《阴阳路》《夺舍》《等候董建华发落》《黑白道》等影片成为他在香港回归后的代表作,相比早期题材上虽然有所收敛,但敏锐的观众还是能够感觉到,邱礼涛自始至终对于社会问题、人性善恶的热衷与关注。
与很多北上拍片的导演相比,邱礼涛的步伐要稍慢一些,但获得的结果却堪称惊艳。
香港电影内地市场票房榜上,邱礼涛执导的《拆弹专家2》《扫毒2:天地对决》分列二、三位。而算上正在热映的《猎金游戏》,邱礼涛在内地票房过亿的电影已达八部,累计执导电影票房近五十亿。
正值《猎金游戏》上映,时光网和邱导坐在一起,聊了聊这部新片,也谈了谈这些年创作背后的观察与思考。
完整采访视频
聊电影:撕开金融市场的道德伤口
1606年,专事荷兰与亚洲贸易的“东印度公司”,以阿姆斯特丹为中心发行650万荷兰盾股票,这成为世界上第一张股票,这种集资方式对世界经济的运行产生深远影响。
股票诞生的初衷,已经和如今运作的方式有了巨大变化。邱礼涛坦诚,这正是拍摄《猎金游戏》最初的动机。
“因为有一些工程投资很大,没有人有那么多钱,但是项目是关怀一个社会或一个城市的,所以大家集资来完成这个工程,希望大众可以享受较好的生活,本意是这样的。”
“但是几百年来从西方开始,已经有太多金融产品跟当初股票的原意不一样了。这个电影的目的,就是希望大家真的要知道股票它本来是怎么样,现在是怎么样。”
《猎金游戏》聚焦金融犯罪,讲述了金融新人高寒(欧豪饰)在师父张托德(刘德华饰)的引导下进入资本世界,却因贪婪背叛师门,最终幡然醒悟联手对抗金融黑幕的故事。
影片的故事虽然是虚构的,但其中的素材却源自真实,“电影里面的素材是在生活里面或者是股票市场里面发生过的,这里一点,那里一点就变成为我们剧本里面的一个剧情。”
这是邱礼涛入行多年来的创作敏感,但内在根源是他看到相关社会新闻时朴素的道德感。“看到不好的新闻时,你的感受是怎么样?其实大部分可以说不关你的事,对你没有影响,但是你能不能看得过眼?”
金融与现实中的每个人息息相关,但相关题材电影却并不多,这是邱礼涛选择拍摄这部电影的另一个动机。“他们做的事情如果不对,其实对小股民影响很大。”
“每天我们看新闻,都能看到关于金融的新闻,这其实已经是每个人生活的一部分。有些人没有参与买卖,但是多多少少也知道一些关于股票的事情,因为这毕竟是一个经济的反映,对没有参与的人也有影响。”
“人总有一些道德底线,如果不遵守的话,这个社会就不行了,所以希望(通过这部电影)传递一些普世价值观,让观众去思考。”
聊合作:与刘德华合作太舒服
《猎金游戏》中,守住行业道德底线的,正是刘德华饰演的金融大师张托德。
这是邱礼涛与刘德华的第10次合作了。早在1988年,邱礼涛作为摄影师跟拍《法内情》时,两人初次结缘。而作为导演,1991年两人首次合作了《中环英雄》。
在整个90年代,刘德华凭借出众的外型主演了大量大制作商业电影。与此同时,邱礼涛则以拍摄中小成本制作为主。
两人的交集只有99年那部充满争议的《爱情梦幻号》:刘德华为偿还名下天幕制作公司的债务,答应了监制黄百鸣开出的天价片酬,进组后才发现剧组财务捉襟见肘,影片的导演正是邱礼涛。
从积极的角度看,这次合作反倒让刘德华和邱礼涛再续前缘。刘德华后来很少投资大制作电影,主要支持一些小成本的口碑文艺电影,这其中就包括邱礼涛2003年拍摄的小成本励志电影《给他们一个机会》。
“03年的时候他投资了我一个电影,然后就是《拆弹专家》了。《拆弹专家》可能是14、15年就开始谈了,因为一些原因就没有合作,后来这个电影也没有开。突然有一天他打电话给我,问《拆弹专家》开了吗?我说还没有找到演员,然后他就说‘我来吧’。”
就这样,在过去这十年中邱礼涛与刘德华开始频繁合作。除了主演之外,刘德华通常以监制的身份来把握影片,与很多导演与监制“爱恨交织”的关系相比,两人的合作成为行业内的一段佳话:“我觉得我们的合作挺好。”
“(作为监制)他的建议方法让我很舒服,我不觉得就是有一个人要我这样那样,他让我有很多自由度,他说的意见真的是意见,你可以做也可以不做,你知道有些人说的意见其实是命令,他不是这样的,所以我跟他合作挺舒服。”
在邱礼涛眼中,刘德华这么多年来没有什么太大变化:“他人品很好,如果以前是十分好,现在就是十五分好。”
“尤其是在香港拍戏,所有工作人员他多多少少都合作过,所以有一家人的感觉。你不会看见他在老板面前一个模样,在其他工作人员一个模样,没有。尤其是剧组里面有一些工人,他对那些人都很好。”
聊回到《猎金游戏》,刘德华在剧本层面给出了许多好建议,他也很清楚影片主要的戏眼都在欧豪饰演的高寒身上,但他依然作为演员加入影片。
聊行业:拍下去就有希望
邱礼涛北上拍片已有十余年,并且凭借《拆弹专家》系列与《扫毒》系列取得了辉煌的商业成绩。
然而,自去年以来,电影市场充满更多不确定性,环境愈发严峻。
以今年“五一档”为例,市场拥挤度凸显——多达九部新片同期热映,进一步反映了行业激烈的竞争态势,与此同时,观众的选择却更加理性。
聊到这个话题时,邱礼涛的态度却相当超然:“说真的,我没有想这些,发行觉得这个档期是好的,我当然同意。我就是希望这个电影有多一点观众。”
曾经经历过香港电影的辉煌时代,也经历了它的没落与坚持。邱礼涛对于眼前行业面对的困难,建议大家用长期主义的角度看待,并鼓励大家一定可以熬过去。
“其实我觉得也不应该太忧虑,因为每一个工业高高低低总有的。如果你从世界电影历史来看,中国内地电影千禧之后的发展十多年来都是往上,其他地方的电影一个潮流十年差不多,中国电影二十年都是往上,这个扩张是惊人的速度,有一点回调其实是正常的,长远来说是往上就已经很了不起。”
“我在这个工业里40年,中间的所谓说香港电影死了,90年代说到现在,这中间总有一些很困难的事情,我现在三秒钟去想这样的困难时期起码三次,大家都愁眉,还是熬过去了。所以要接受没有东西永远往上的,有一点下调是正常的。”
在接连拍摄大制作的商业类型片后,邱礼涛导演也透露将在下个月回到香港,拍摄一部小成本的电影。
而这只是邱礼涛导演接下来诸多作品中的一部。在过去近40年的导演生涯中,邱礼涛几乎每年都有三到四部电影推出,已经63岁的他完全没有要放缓节奏,我们也好奇保持如此高产和创作力的秘诀是什么?
他面带微笑,大方表示没有秘诀:“我喜欢拍,有机会就拍,老板觉得能开(拍)我就开(拍)。”
这句话听起来简单,却道出了邱礼涛作为电影人最本质的坚持,也只有他,在商业与作者、癫狂与深沉之间劈出第三条路:只要摄影机还在转动,就有捕捉到时代脉搏的可能——而这恰是香港电影的缩影。
能一直拍下去,本身就是一种胜利。
彩 蛋:邱礼涛导演个人最推荐的五部电影
《穆赫兰道》
导演:大卫·林奇
《莉莉·玛莲》
导演:赖纳·维尔纳·法斯宾德
《小城之春》
导演:费穆
《东京战争战后秘史》
导演:大岛诸
《死者田园祭》
导演:寺山修司
来源:明星趣乐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