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志炫在《歌手2025》被淘汰这事儿,我只能说——真的不冤!

好看影视 港台综艺 2025-05-24 12:47 3

摘要:林志炫在《歌手2025》第二期被淘汰,这事儿乍一看是“被资本做局”,实则早埋下了伏笔。说白了,这不是意外,是必然!一把年纪还硬要玩“先锋艺术”,结果把自己玩脱了,观众不买账,流量不站队,淘汰?真的不冤!

林志炫在《歌手2025》第二期被淘汰,这事儿乍一看是“被资本做局”,实则早埋下了伏笔。说白了,这不是意外,是必然!一把年纪还硬要玩“先锋艺术”,结果把自己玩脱了,观众不买账,流量不站队,淘汰?真的不冤!

首场《悟空》改编得像个“京剧摇滚缝合怪”,戏曲唱腔硬塞进现代编曲里,造型还整了个“腮红猴王”,观众直呼“用力过猛”“吓出鸡皮疙瘩”。乐评人丁太升直接开炮:“这哪是改编?这是放大原曲糟粕!”。林志炫自己倒是嗨了,说“等这首歌等了七年”,但观众谁管你情怀?竞技舞台要的是情绪共鸣,不是个人执念!

第二场他怂了,缩回舒适区唱《秋意浓》。技术稳如CD,但问题来了——这歌被《歌手》翻烂了!沙宝亮、郑淳元、迪玛希都唱过,张学友原版更是封神。林志炫的版本再牛,也架不住观众审美疲劳,年轻人一听“老掉牙”,中年人觉得“没突破”。说白了,选歌策略就是两头不讨好,要么太疯,要么太怂,淘汰不是自找的?

节目组搞“揭榜制”,流量明星马嘉祺粉丝一哄而上投票,直接触发末位淘汰机制。林志炫没和马嘉祺正面刚,却成了流量游戏的牺牲品。这赛制摆明了要制造话题——00后偶像干翻59岁老将,多刺激啊!网友骂“做局”,但规则白纸黑字写清楚,你能说啥?在这个流量至上的时代,流量就是王道,林志炫的“技术流”在数据面前啥也不是。

更讽刺的是,林志炫为参赛推掉所有通告,甚至拒用麻醉做手术护嗓,结果节目组连他选英文歌的权利都掐了,逼他唱《秋意浓》。这波操作,粉丝骂“黑幕”,路人看戏——综艺要的是热度,不是艺术,老艺术家再认真也玩不过资本套路。

年轻人追的是马嘉祺的“少年感”、单依纯的“仙嗓”,林志炫的“强弱声美学”在他们眼里就是“老派炫技”。中年观众倒是惋惜,但投票权在节目组手里,现场观众更吃“情感冲击”——陈楚生唱哭一片,白举纲靠“讨巧”活命,林志炫的《秋意浓》再教科书,也敌不过一句“我听腻了”。

乐评人耳帝说得狠:“唱得再好,打不破观众心理预期就得输”。林志炫还在那“用技术为情感服务”,可观众要的是直给的情绪,不是细品的技术。这年头,谁有耐心听你“艺术沉淀”?林志炫淘汰后轻飘飘一句“没事儿”,还发长文感慨“选我所爱,人生足矣”。说白了,人家早过了争名次的阶段,上节目就为宣传“不修音直播”理念,顺带圆个梦。粉丝气得跳脚,他倒潇洒转身——59岁的人了,谁还陪你们玩流量游戏?

可话说回来,他这“艺术家心态”在竞技舞台就是找死。首场非要搞实验音乐,第二场又端出冷饭,完全不考虑观众票仓。既要艺术逼格,又想要投票认可,天下哪有这种好事?林志炫的淘汰,暴露出音综的畸形生态:流量至上,艺术让道,老将成了炒热度的工具人。他输得不冤,但华语乐坛更惨——当“修音假唱”成主流,“技术流”被流量咖碾压,我们还能指望谁守住音乐底线?

最后送林志炫一句话:“蜡烛的恒久,在烟花时代注定被熄灭。”但至少,他坚持过,这波淘汰,反而成了他对抗流量最体面的姿态。

来源:爆炸的小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