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位创作了《庄子说》《老子说》等经典作品的艺术家,将毕生珍藏的5000余尊佛像、全部画稿及名下资产捐给少林寺,估值高达46亿元人民币,更许下死后安葬少林寺塔林的遗愿。
2020年,72岁的台湾漫画大师蔡志忠在嵩山少林寺剃度出家,法号“释延一”。
这位创作了《庄子说》《老子说》等经典作品的艺术家,将毕生珍藏的5000余尊佛像、全部画稿及名下资产捐给少林寺,估值高达46亿元人民币,更许下死后安葬少林寺塔林的遗愿。
短短五年后,随着少林寺方丈释永信因“挪用侵占寺院资金”“私生活混乱”等丑闻倒台,蔡志忠的虔诚寄托瞬间悬在半空——他的捐赠能否兑现?他的遗愿还能实现吗?
蔡志忠与少林寺的缘分,早在1984年就已埋下种子。那时他在日本看完李连杰的《少林寺》,暗自发愿要拍一部少林动画。这位4岁半立志画画、15岁闯荡台北的天才,一生用漫画诠释东方哲学,却在晚年选择将身心交付佛门。
剃度时,他因年过七十只能受“沙弥戒”,但仪式上那句“以戒为师”的誓言,至今回荡在少林寺的晨钟暮鼓中。他的捐赠绝非普通财物——九成是历代铜佛、唐卡等宗教文物,其余则是手稿和资产。
更珍贵的是,他为少林文化创作《参禅步道》《少室六门集》,将禅意化入笔墨。他曾笑称死后遗体可做成“观光资源”,如今看来,这份赤子之心在商业化的少林寺面前,显得格外纯粹又脆弱。
2015年就有举报称其“私生活混乱”“侵占香火钱”,但当时少林寺以“收养弃婴”等理由搪塞过去。十年后,官方通报直接坐实其“育有私生子”“挪用寺院资产”,中国佛教协会火速注销其戒牒。这位曾将少林寺打造成“佛门上市公司”的方丈,最终倒在贪欲之下。
如今言犹在耳,说话的人却已沦为阶下囚。蔡志忠的46亿捐赠和身后事,全系于释永信当年的承诺。新接任的住持印乐法师会如何处理这笔巨额遗产?无人能答。
少林寺早已不是单纯的清修之地。释永信掌舵期间,少林寺注册商标超700个,涉足影视、文旅、电商甚至海外地产。蔡志忠的捐赠中,那些不可交易的文物或许能保全,但资产流向是否合规?若新方丈“清算旧账”,这批捐赠会否卷入纠纷?
当寺院变成“商业帝国”,虔诚者的奉献是否成了利益筹码?蔡志忠曾伸出破洞的鞋子说:“我不愿用生命换钞票。”可少林寺的钟声里,掺杂了多少铜板落地的回响?
77岁的蔡志忠仍有500本书未写完,他的佛像尚未安置,遗愿悬而未决。释永信倒下了,少林寺的游客依旧摩肩接踵。达摩祖师像前的香火依旧缭绕,只是不知其中几分是信仰,几分是生意?
当一座千年古刹的方丈沦为阶下囚,我们该反思什么?是佛门清规的失效,还是商业化对信仰的侵蚀?如果你是蔡志忠,会选择继续信任少林寺,还是收回捐赠? (评论区等你答案!)
来源:诗意微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