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起码从当前来看,除了官宣立项许久的这部《九龙城寨之龙头》,整个香港影坛,都不再有听闻,任何另外一部“大片”的消息。
「在文字中证道。——唐泪」
有人说,《九龙城寨之龙头》,很可能会是最后一部大投资的港片。
有没有道理?
有。
起码从当前来看,除了官宣立项许久的这部《九龙城寨之龙头》,整个香港影坛,都不再有听闻,任何另外一部“大片”的消息。
不由让人记起,港片破十亿若探囊取物的年代。
甚是唏嘘。
衰落实在是一种必然。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复制邵氏模式而起的嘉禾电影,经李小龙、许冠文而至成龙,趟出了一条“巨星”大道。
而后新艺城、永盛、金公主等电影公司纷纷崛起。
香港电影遂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步入以“双周一成”为核的极盛时期。
但随着巨星离场,香港电影在零零年代就应声衰落,直到一零年代,才以《寒战》为号,借助内地市场的爆发重振。
再经由《西游记之大闹天宫》、《澳门风云》、《澳门风云2》,至《西游记之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澳门风云3》、《寒战2》、《使徒行者》、《追龙》、《无双》、《扫毒2:天地对决》、《叶问4:完结篇》、《拆弹专家2》和《怒火·重案》等部部商业制作,声势非俗。
让人一度认为,港片之盛,岂会囿于十亿票房层级?
然这实在是一种让人难堪的错觉。
上述诸片,自有良莠不齐。
恰如当年《无双》大爆,庄文强就说,即便好莱坞,烂片也有相当比例。
所以,这其实只是电影市场的常态。
长期以来,不管哪个电影市场,也不管身在哪个年代,有好片,也有烂片,并有相当数量的平庸之作,以为点缀或补充。
但只要有真正的好片撑场,市场就不致崩坏。
比如古早的《英雄本色》,比如后来的《红番区》、《风云雄霸天下》、《无间道》和《功夫》,又比如上面提到的《寒战》和《无双》。
这是来自历史的结论。
但在《无双》之后呢?
严苛来看,在长达七年的时间里,几乎只有一部《九龙城寨之围城》,撑起来了港式大片的荣光,这当然就不妙了。
甚至随着《谈判专家》和《海关战线》的崩塌,内地电影公司开始对投资港片“说不”。
如此局面,不要说动辄投资两、三亿的商业大片,就是中小成本港式商业电影,也渐渐成为了一个“雷池”。
投资几乎就等同亏损。
市场自然低迷。
事情也很简单。
可以搏的时候,你自然敢投资甚至是孤注一掷,但当市场明晃晃地告诉你,你这部电影一定会亏,该作何选择?
其他人不说,来看看香港影坛两代“劳模”。
刘德华各种客串,但近期上映的都是积年“存货”,下一部“一番”商业片,尚不知道在哪里,古天乐曾经是整个华语影坛开戏密度最高的演员,但距离上一部开机的电影《侦战》,时间已经过去了一年多,也仍无下一部电影的影子。
再延及郭富城、甄子丹和梁朝伟三人。
郭富城只说在和团队打磨剧本,但一直未明确,下一部开拍的电影究竟是哪一部,甄子丹暂缓了曾经紧锣密鼓的《叶问5》和《导火线2》项目,梁朝伟据说想要投资电影,也似乎没了后续。
五大巨头尚且如此,遑论其他人。
事情当然尚未定论。
只要怀揣真诚,就总有梦想在前。
亦很快可见分晓。
来源:唐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