捐了200亿后,他才是“释永信倒台”影响最大的人

好看影视 港台明星 2025-08-05 10:48 1

摘要:释永信出事以后,好多人都替他捏把汗——师傅的突然倒台,使得蔡志忠向少林寺捐赠的资产,以及期盼最终安葬少林寺塔林的遗愿,会不会悬在半空?还有人问了:现在看到师父这光景,蔡志忠后悔捐款不?

短短几天,释永信事件发酵的全网皆知,真是令广大信士心寒!其中,受影响最大的,恐怕是徒弟蔡志忠了。

2020年,著名漫画家蔡志忠拜释永信为师,在少林寺出家。释永信赐蔡志忠法名“蔡延一”,并亲自为蔡志忠剃度。

“等我老了,我就葬在少林寺。”这是蔡志忠当时的心愿。

与此同时,他把毕生收藏的五千尊佛像、无数画稿都捐了,估值差不多200亿新台币(约合46亿人民币)的资产,全部尽归少林!

释永信出事以后,好多人都替他捏把汗——师傅的突然倒台,使得蔡志忠向少林寺捐赠的资产,以及期盼最终安葬少林寺塔林的遗愿,会不会悬在半空?还有人问了:现在看到师父这光景,蔡志忠后悔捐款不?

要我说,问这问题的人,怕是根本不了解蔡志忠。

你想啊,这人15岁就敢从班上名列前茅的位置辍学,拎着个皮箱就去台北画漫画,住的地方小到只能把椅子搁桌上才能睡觉,他在乎过吗?

后来创办动画公司,拍出《七彩卡通老夫子》拿了金马奖,正是风光的时候,36岁说关就关了,跑去日本从零开始研究古籍漫画,他犹豫过吗?

在日本那四年,他带着《庄子》《老子》啃古籍,硬是把诸子百家画成了老少都能看懂的漫画。《庄子说》一出来就霸榜十个月,连日本高中课本都拿去当教材。别人觉得这够牛了吧?

他50岁又一头扎进物理世界,闭关十年画了16万张手稿,写出《东方宇宙四部曲》,用漫画讲相对论。你说这人,脑子里装的是不是跟咱们不一样?

他自己也说:"我比看上去要厉害10倍——不,其实是100倍。"听着狂吧?可人家有狂的资本。桥牌拿过125个冠亚军,收藏佛像能堆满屋子,说"地震被佛像砸死也挺有趣",这种境界,一般人还真达不到。

蔡志忠的通透,从他对钱的态度就看得明明白白。

36岁就说"这辈子赚钱的事够了",之后真就不碰任何盈利项目。穿破洞鞋,每天白粥腐乳,却把46亿的收藏说捐就捐。他跟子女说"一分钱也不留给你们",觉得"在家啃老不应成为选择"。

换作别人,要么被骂冷血,要么被说作秀,可从他嘴里说出来,你就觉得理所当然——这人是真不在乎钱能带来的那些虚头巴脑的东西。

就像他72岁去少林寺出家,法名"延一",还早早规划好"生于台湾,死在杭州,葬在少林寺"。墓碑都设计好了,就刻"爱其所能,做其所做",再加段物理公式。

当时好多人猜他图啥,现在看来,人家就是找个地方安放灵魂。至于捐出去的那些宝贝,在他眼里大概就像当年关掉动画公司一样——完成了使命,就该放下了。

现在释永信出事,网上吵翻了天,有人替他惋惜那46亿,有人骂他看走了眼。可你看蔡志忠呢?

该画画画画,计划着再出五百本书,好像寺里的风波跟他没关系。这才是真厉害啊——不是没遇到糟心事,而是知道哪些事值得上心,哪些事该当耳旁风。

咱们普通人总爱琢磨"值不值",捐了钱没得到好名声,是不是亏了?跟错了人,是不是傻了?

可蔡志忠的活法告诉你:真正的自由,就是不在乎这些。他捐佛像不是投资,出家不是攀附,就像他画漫画不是为了赚钱,研究物理不是为了获奖——单纯就是"想做",做完了就完事。

写到这里,突然想起他说过的一句话:"我们来这辈子不是要赚钱的,而是来完成自己生命旅程的。"

你看他15岁找到画画的使命,23岁搞动画,36岁画古籍,50岁研究物理,72岁出家,每一步都走得踏踏实实,不管别人怎么看。这种"不管风吹浪打,我自岿然不动"的劲儿,比那些纠结"捐46亿值不值"的思路,可高级多了。

现在好多人总被"沉没成本"捆着:买了烂股票舍不得割肉,进了错的行业不敢转行,跟错了人放不下脸面。

可蔡志忠告诉你,真正的高手都敢"归零"。就像他当年失业了不抱怨,跑去部队啃美术史;动画公司正火说关就关,跑去日本重新学起。这种勇气,不是莽撞,是明白自己真正要什么。

所以啊,别替蔡志忠操心了。他捐出去的是佛像,拿回来的是心安;放下的是名利,得到的是自由。

现在老爷子估计还在画室里,听着笔划过纸的沙沙声,琢磨着下一页《天工开物》该怎么画。至于寺里的纷纷扰扰,就像他说的:"那是后遗症,不是我要的。"

咱们普通人能学的,大概就是这种"做自己的事,让别人说去"的通透。不管是工作、生活还是感情,想明白自己要啥,然后一头扎进去,别被那些旁枝末节绊住脚。

毕竟到最后,能陪你走完生命旅程的,只有你自己认定的那条路。就像蔡志忠的墓碑上要刻的,"爱其所能,做其所做",这辈子也就没白来。

来源:大佬灼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