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34℃高温把所有人逼进空调房的时候,50岁的徐濠萦却顶着烈日狂奔10公里。汗珠在她晒成小麦色的皮肤上滚动,腹肌线条清晰可辨。这位已经跑步13年的女艺人,前不久在东京马拉松跑出3小时45分10秒的成绩,这个数字碾压90%业余跑者,达到国家女子二级运动员水平。
34℃高温把所有人逼进空调房的时候,50岁的徐濠萦却顶着烈日狂奔10公里。汗珠在她晒成小麦色的皮肤上滚动,腹肌线条清晰可辨。这位已经跑步13年的女艺人,前不久在东京马拉松跑出3小时45分10秒的成绩,这个数字碾压90%业余跑者,达到国家女子二级运动员水平。
从连5公里都喘气的跑步小白,到如今在亚洲最虐赛道上挥洒自如的马拉松跑者,徐濠萦用13年时间完成了身体的蜕变。而这种变化,不仅仅发生在明星身上。
我跑步11年,经历了特别累、特别疯狂、特别平静三个阶段。我46岁开始跑步,跑步的头三个月感觉特别累。过了累这时期,便开始疯狂起来,天天早上跑半马,一个月跑一到二个全马。现在已经到了特别平静的阶段,主要是以慢跑为主。”
为什么越来越多中年人选择跑步?
有没有那么一瞬间,你觉得自己的身体情况,大不如前了?
总是容易感到疲惫,没工作多久,就困得不行;
情绪波动大,一点鸡毛蒜皮的事,都能让你心烦心悸;
小病小痛不断,不是这里查出结节,就是那里疼痛发炎……
身体是最诚实的反馈者,你怎样对待身体,身体就怎样对待你。而对于多数疲于奔命的社畜来说,造成体质滑坡的原因,往往都包括:不运动。
作家周岭说:“久坐不动的人,体内生态系统就像是一潭死水。”一个人若是不爱运动,新陈代谢、心肺功能都会衰退,生命能量也会悄然流失。
有什么办法,能用最小的成本,激活疲惫的身体?最好的答案,就是跑步。
跑步:最低成本的健康投资
在众多运动方式中,跑步无疑是门槛最低、效果显著的选择。只要迈开腿,就能百分百燃烧卡路里;只要暴汗一场,就能感到浑身舒畅。
尤其对40岁后的人而言,每次奔跑,都是在激活身体;每次锻炼,也都在重塑强健的体魄。坚持跑起来,你的身体和精神状态,都会焕然一新。
还记得曾经的“央视一姐”朱迅吗?前段时间,她现身上海马拉松,以4小时56分59秒的成绩,刷新了个人的最佳记录。
朱迅之所以热衷跑步,和她两次患病分不开关系。朱迅17岁时,曾被确诊血管瘤,34岁又被查出甲状腺癌,一度在死亡边缘徘徊。后来,在医生建议下,朱迅开始跑步。如今17年过去,她的癌症竟然再也没有复发过。
在一次长跑活动中,朱迅发自内心地感慨道:“跑步的好处真的很多,甚至能替代很多药物。如今,我站在大家面前,就是活生生的例子。”
科学研究证实了跑步的健康价值。美国癌症协会和哈佛大学研究人员发现,如果每周进行2.5~5小时慢跑,可以大大降低患肝癌、肾癌的概率。它还会让女性患乳腺癌的风险降低6%~10%,患子宫内膜癌的风险降低10%~18%。
美国《心血管病研究进展》曾报道,跑步1小时,可延寿7小时。对成年人来说,每一步奔跑,都是在为生命续航。
跑步唤醒大脑:思维更清晰,创意更丰富
很多热爱跑步的人,都会有这样的体会:
起床后跑上两圈,脑袋里的困意被一扫而空,思维也会变得活跃清晰;
工作累了去跑跑步,不仅疲惫随着汗水蒸发殆尽,连困扰许久的难题都有了灵感。
跑步不仅是对身体的深度滋养,更是对脑力的全面激活。
“以前我写稿的时候,常常在电脑前一坐就是大半天。可写的时间越久,越觉得思路一片混沌。”一位跑者分享自己的经历:“有一次,我写得心烦意乱,决定出门跑会步。等我跑到满头大汗、洗了个温水澡,再回到电脑桌前,神奇的变化发生了,我的思路清晰了许多,甚至迸发出很多新的灵感。”
亚利桑那大学有项研究发现,跑步者的不同脑区之间,会有更好的功能性联系。这是因为,跑步会促进大脑神经元的连接和生长,一个人跑得越多,大脑的信息传输网络就越密集。
想要提高脑力,没有比跑步更立竿见影的方法了。人到中年,常常会觉得自己思维僵化、反应迟钝,脑子像生锈一样。想要重启大脑的活力,不妨养成跑步的习惯。
跑步是最性价比的医美
跑步不仅能改善健康,还能让人焕发青春活力。
前段时间,刷到了一则热搜。广东的小张记录下自己坚持跑步30天,每一天的变化。跑步第一天,她脸部浮肿,面色蜡黄,整个人看上去非常疲惫。可到了第30天,她减重7斤,脸部比之前小了一圈,眼神也清澈了许多。
沈阳64岁的刘奶奶,55岁爱上跑马拉松,至今跑了上百场,总里程达到一万多公里。跑步,让她的体重一直保持在98斤,整个人也靓丽苗条,看起来和30多岁没什么两样。
国家体育总局研究员丁丽玲解释说,跑步过程中的汗液,能把细胞内的污垢、自由基排出来。细胞的代谢废物少了,身体就干净了,整个人的精气神,也会更加轻盈和舒展。
权威期刊《科学报告》还发现,坚持有氧运动,还可以增加胶原蛋白和弹力蛋白的合成,显著改善皮肤的弹性,让人拥有紧致的皮肤、流畅的肌肉线条。
老话说得好:跑步十年,老样子;不跑步十年,样子老。
跑步治愈情绪:走出抑郁,释放压力
听说过“跑者高潮”的概念吗?跑步不仅会刺激大脑分泌多巴胺、内啡肽这类“快乐素”,还会产生内源性大麻素,让人有越跑越上瘾的感觉。
跑步除了能重塑心力,还可以改善抑郁。美国精神病学家约翰·H·格雷斯特做过一次医学实验。他随机选择了28位抑郁症病人,分成了三组。第一组做慢跑锻炼,第二组做短期精神疗法,第三组进行长期精神治疗。
结果一周后,做慢跑锻炼的大多数人病情开始好转,三周后,有的人甚至觉得自己好得差不多了。而其他两组病人,病情则没有太大的变化。
格雷斯特坚持随访两年,发现那些坚持跑步的病人,情绪趋于稳定,几乎和正常人无异。他得出结论:在消除抑郁症方面,跑步的效果丝毫不逊于精神疗法,甚至要更好。
人到中年,很多人活得像两面煎的烙饼,一边在竞争激烈的职场中奔忙,一边为鸡零狗碎的家庭琐事操心。如果你觉得被生活压得喘不过气来,不妨通过跑步,纾解内心的压力。
如何科学地开始跑步?
徐濠萦的酷暑训练法早被跑友奉为圣经,她清晨5点开跑避开地表高温,每5公里补盐丸,电解质水随身带。心理战术是把21公里拆成4个5公里,她说:“目标分解后,焦虑就追不上我”。
对于初学者,特别是中年初学者,专家建议:
1. 从快走开始,逐渐过渡到慢跑;
2. 注意热身和拉伸,避免受伤;
3. 选择合适的跑鞋和服装;
4. 保持适度频率,每周3-4次为宜;
5. 不必过分追求速度和距离,重在坚持。
跑了11年的我觉得,慢跑才能坚持得久,才不会受伤。而且,我也不准备跑马拉松了。
有次记者追问徐濠萦跑步初衷,她擦着汗笑出声,说道:“大汗淋漓时,我才感觉真正活着。”这句话戳破所有“人设”猜测。13年跑龄、日均10公里、累计报废23双跑鞋的数据,比任何辩解都有力。
我跑步11年,从46岁开始,经历了特别累、特别疯狂、特别平静三个阶段。这或许是每个坚持跑步的人都会经历的过程。
跑步不会创造奇迹,但慢慢会让你看到变化。它帮助你在不知不觉中变得坚强、变得有耐力、变得更加接纳自己。
当你开始奔跑,你会发现:人生变好,从跑起来开始。
来源:大栗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