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琼瑶那样,平静而有尊严地离开这个世界

好看影视 港台明星 2024-12-07 08:42 3

摘要:五是、最后的“急救措施”,气切、电击、叶克膜……这些,全部不要!

琼瑶走了。

轻生身亡。

对于琼瑶此一行为,

人们并不觉得突然。

因为,早在七年前,她曾专为自己的死,

给儿子儿媳写过一封公开信,预约自己的美好告别。

琼瑶说,写信目的,是生怕你们对我的爱,

成为我“自然死亡”的最大阻力。

她叮嘱家人,做到五不,

一是,无论生了什么重病,不动大手术,让我死得快最重要!

二是,不要把我送进“加护病房”。

三是,无论什么情况下,绝对不能插“鼻胃管”!

四是,同上一条,无论什么情况,不能在我身上插各种维生的管子。

五是、最后的“急救措施”,气切、电击、叶克膜……这些,全部不要!

琼瑶说,帮助我没有痛苦的死去,比千方百计让我痛苦活着,意义重大,

让我变成“求生不得,求死不能”的卧床老人,那才是你们的“大不孝”!

生老病死,人皆难免。

人至老境,相当可怜。

作家周大新在《天黑得很慢》里,描述老人必须面对的六种风景:

一是,陪伴你的人将越来越少,

你会越来越形单影只,越来越感到寂寞。

二是,社会将越来越不关注你,

甭管曾经如何辉煌,光芒终将暗淡,你会被人遗忘。

三是,你将长期与病痛打交道,带病生存,

各种疾病,接踵而至,你无可回避,只能咬牙与之相处。

四是,你将重新回到床上,由人照顾,不能行走,

越来越奄奄一息,越来越有气无力,油尽灯灭,徒唤奈何。

……

周大新的描述,似乎有些消极,有些残酷,

让人看了,心头沉甸甸的,好生难过!

然而,冷静想想,

确实如此,也只能如此,

这就是人生!

生是偶然,死则必然。

大命由天,别无选择。

说到生老病死这个最终结局,

有人害怕,有人回避,

然而,也有人像琼瑶那样,坦然面对,异常冷静。

陈司寇老师,北京101中学教师,清华著名教授赵宝煦夫人。

96岁生日以后,各种疾病,接踵而至,身体脏器,迅速衰竭。

意识到自己将不久人世,她告诉子女,别管我了,病情已不可逆转!

从此,每天只是喝水,不再进食。

请来保姆,叫来医生,坚决拒绝。

2017年10月21日,耗尽所有体力的她,安详地合上双眼。

九旬清华名教授夫人断食结束生命,成为当年坊间一大新闻。

如此死亡,堪称壮烈。

那么冷静,如此绝决!

其实,这些不怕死的人,并非一点利弊也不权衡。

摆在他们面前的,无非是两种选择。

选择一,尽最大努力,继续治疗。

选择二,不必再折腾,放弃治疗。

选择一的好处是,能够多活几个月,或者一年两年,甚至四五年,

但其坏处是,病人生活质量极差,浑身插管,仿佛酷刑,生不如死。

而且,必然给家人带来极大精神痛苦和经济压力。

选择二的坏处是,可能少活几个月,或者一两年,甚至几年,

但其好处是,不必再受罪,熬过那酷刑般的人生最后岁月。

也不必给家人以精神上和经济上的不必要的拖累。

这个账,应该是比较好算的。

以琼瑶为例,已经八十六岁,一生活得够滋润了,几乎了无遗憾。

再挣扎受罪几个月,煎熬一两年。

即使活到八十八岁,那又如何呢?

大了一两岁,加上的是这酷刑般的一两年,

这到底是在享受,还是在受罪呢?

到底是在做加法,还是做减法呢?

这样地“被活着”,除了痛苦,有何意义?

人一旦死去,将一无所知。

然而,不少人还是要提前操心身后之事,

悼念啦,评价啦,火化啦,埋葬啦,墓碑啦……

其实这一切,他都不知道!

既然不知道,又何必操心!

越是贫穷落后,越是看重死后哀荣,

现代社会,安排日趋简单,逐渐做到三不,

不通知,不告别,不安埋,

或撒入大海,或填进树根,

不留一点痕迹,乃是最佳归途。

琼瑶在公开信中谈及后事,亦叮嘱不发讣文,不公祭,不开追悼会

死亡是私事,私下家祭即可,不要麻烦别人。

以后清明也不必祭拜,因为,我早已不存在。

“死后哀荣”是生者的虚荣,

对于我,一点意义也没有。

我有时想,人这一生,说长很长,说短也很短。

越是年老,越感觉时间过得太快太快。

仿佛一眨眼,七十多年,已经过去!

前二十年,发奋读书。

中四十年,努力工作。

后二十年,安度晚年。

真能安度吗?

或许能吧,尽量。

平静地,无所欲、无所求地过好每天的日子,

顺其自然,开开心心,平平淡淡,

走完人生最后一段里程。

琼瑶之死,开启了人生归途另一种可能,

可以肯定,越来越多的人会走上这条路,

像琼瑶那样,平静而有尊严地离开这个世界,

这是理智的决定,

也是最好的归宿。

来源:詹国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