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永信翻车,最惨的不是他,是那个捐了200亿的蔡志忠老爷子!

好看影视 港台明星 2025-08-05 16:35 1

摘要:五年前,蔡志忠老爷子选择剃度出家,法号起名释延一,成了少林寺的沙弥。几乎是同一时间,他决定将自己毕生积累的财产,估值大约为200亿新台币的资产,全部捐给释永信掌管的少林寺。而现在为他剃度,接受了他全部身家的掌门人倒了。

释永信被官方带走之后,方丈室被一道铁皮封死,然而人们觉得最惨的不是释永信,而是那个77岁高龄的台湾漫画大师蔡志忠老爷子。

五年前,蔡志忠老爷子选择剃度出家,法号起名释延一,成了少林寺的沙弥。几乎是同一时间,他决定将自己毕生积累的财产,估值大约为200亿新台币的资产,全部捐给释永信掌管的少林寺。而现在为他剃度,接受了他全部身家的掌门人倒了。

这件事让人唏嘘不已,一个人用尽一辈子的虔诚,去拥抱自己心中向往的圣地,待了五年最后却发现心中圣地的掌门人是个“凡夫俗子”,身上还带着不少问题。

蔡志忠老爷子倾其一生赚得的家产全部上交给了少林寺,那200亿的资产并不是流动资金,而是他收藏的5000多尊佛像和唐卡。这些东西对老爷子来说不是冰冷的财产,而是他与心中信仰的几十年的对话。

老爷子把这些命根子交给了少林寺,他图的不是捐赠证书,而是希望自己的精神有一个寄托,自己的收藏能被禅宗祖庭永久地保管下去,成为文化的一部分。

其次,老爷子赌上了自己的艺术生命和身份,他把所有的画稿全部捐出,还做出为少林创作漫画的承诺。全球闻名的漫画大师变成了一个叫“释延一”的沙弥,老爷子已经看破红尘,决定追随自己内心的信仰。

老爷子用这种方式,向自己所追求的信仰和禅宗文化递上了一份最真诚的投名状。

老爷子追求的是更高的信仰,他早就说过:“等我老了,我就葬在少林寺。”这不是一句玩笑话,而是他对自己人生终点的规划,能安息在历代高僧的塔林,对他而言,是灵魂找到了最终的港湾。

当2020年,72岁的蔡志忠在少林寺跪下,让释永信削去他满头白发时,那不是一个亿万富翁的晚年消遣。那是他漫长一生精神求索的终点站。

所以,老爷子要的不是名利,不求回报,而是一个精神上的“认证”,一份文化上的“传承”,以及一个身后事的“安宁”。

而他把释永信当作他与佛教的公证人、担保人,以及最终的执行人。

蔡志忠对少林寺的这份心,不是头脑发热的冲动消费,1984年他在东京的电影院里,看了李连杰主演的《少林寺》,自此就对少林寺产生了极大的兴趣,然而这份长达36年的情结,最终在释永信手里“圆满”。

2020年,藏经阁的那场剃度仪式,场面一度庄严到无人喘气,释永信手持剃刀,对蔡志忠说:“出家不仅仅是出世俗的家,更要出烦恼家……”。

我们现在再回看这句话,觉得讽刺感直接拉满,对老爷子来说,这却是他的精神力量,他可能怎么也想不到这位劝别人“出烦恼家”的方丈,自己的私生活,恰恰是一个巨大的烦恼。

其实早在十年前,一个自称“释正义”的神秘人就实名举报释永信私生活作风问题,连举报的内容都和今天一模一样,但当时少林寺强大的公关机器把这件事压了下去,所有指控都被描绘成了对佛门高僧的“诽谤”。

不仅蔡志忠相信了这个说法,就连大众也大多数都选择了相信,毕竟,人们都愿意相信执掌千年古刹的大师,肯定是清静无为的,谁会去开和尚的玩笑呢?

也正是这种信任,让释永信担保人的形象在蔡志忠心中无比牢固,也正因如此,前段时间官方的实锤通报下来时,所有人的脸都被打得生疼。

“与多名女性保持不正当关系并育有私生子”,这一条直接把释永信作为宗教领袖的道德外衣扒得一干二净,他为蔡志忠剃度的仪式,瞬间变成了一场大型行为艺术,他口中的戒律,也成了笑话。

上一条还不至于让释永信下台,但是下面这一条对他来说就很致命了,“挪用侵占寺院资产”

如果说私德问题摧毁的是精神契约的神圣性,那经济问题则直接动摇了这份契约的物质基础,蔡志忠捐赠的46亿资产,是给“少林寺”这个公共机构的,不是给“释永信”这个私人的。

一个监守自盗的担保人,任谁也不可能相信他能管好别人的东西,蔡志忠那5000尊佛像,会不会已经被他当成了自己的私产?那些珍贵的画稿,未来又会流向何方?一切都是未知。

信任这东西,就像一座堤坝,一旦有了裂缝,崩溃就是一瞬间的事。释永信的倒台,不仅是他个人的身败名裂,更是对蔡志忠那份终极托付的公开背叛。

现在释永信的身份彻底被拆穿,就连蔡志忠老爷子的梦想也被砸的稀碎,那个“葬于少林寺塔林”的愿望,是释永信亲口给他的承诺,如今方丈换人,洛阳白马寺的印乐法师空降接任从情理上说,新住持没有任何义务,去兑现前任基于个人交情许下的诺言。

蔡志忠老爷子的身体归宿与他的财产一样,都是未知的状态,这比损失钱要残酷一万倍,钱没了还可以再赚,但是一个人为自己规划了一生的最终安息地,现在却发现连住都是个问题,毫无疑问这对精神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

事情闹大后,网上吵成一团,有人说这是个人信仰自由,钱是他的,他愿意给谁就给谁,也有人扼腕叹息,说46亿要是拿去做科研、建学校,能改变多少人的命运,这种争论,恰恰凸显了蔡志忠的尴尬。

他用了一生去勘破世事,却在古稀之年,亲身遭遇了“偶像”与“理念”痛苦剥离的酷刑。

参考信源:

来源:科普有谱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