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但我想说,看一个人,平常她怎么说怎么做都不重要,最重要的是看她在关键时刻的表现,有着怎样的选择和担当。
说到黄宗英,大家对她众说纷纭。
有的说她,乐观、坚韧、宽容、大度、让一生都活出自我风采,是当代女性之典范。
但也有的人说她,婚姻变动太过频繁,对周璇的遗产监护失职,与她积极正面的公众形象,存在差异。
但我想说,看一个人,平常她怎么说怎么做都不重要,最重要的是看她在关键时刻的表现,有着怎样的选择和担当。
所谓“关键时刻见人品”,说的就是当真正的危机降临之际,一个人的本能反应,才最能表现这个人的真实品格和人性。
当我从黄宗英昔日上影厂的老同事那里,得知她在特殊年代所做的几件小故事后,我便对她肃然起敬了。
赵丹在60年代初,对另一位女演员,动了真感情。
这一点,连赵丹的女儿赵青,都发现了。
但黄宗英还蒙在鼓里。
甚至就连一些风言风语传进她的耳朵里,她也选择不相信。
她说,赵丹对我是很忠实的,我不相信他有这些事。
直到特殊年代,山雨欲来。上海宣传部的一些人,让赵丹写“坦白材料”,赵丹还真写了。黄宗英才知道那些传闻,居然是真的。
她的心里难受极了,但还是对赵丹说,没事没事,都过去了。
于是,她骑着自行车,到上海宣传部递交这些材料,她对那些人说,他们俩(指赵丹和另外一位女演员)都是优秀的演员,如果公开批判,恐怕影响太大。上海宣传部的人就说,“搁在这儿吧。”黄宗英就骑车回去了。
但在回家的路上,她的眼泪就吧嗒吧嗒地往下掉。
想起这么多年,她对赵丹和这个家的付出,她也有难言的委屈和失望。
可是快到家的时候,她却赶紧把眼泪给擦没了,对赵丹说,我把材料给你交上去了,没事,你别紧张,事情既然已经发生了,就不要后悔,后悔也没有用。
此后,她对这件事,就再也绝口不提。
把所有的苦,都埋进肚子里。
因为她还爱着赵丹,而且也不想拆散这个家,不想让一群孩子,失去父亲。
后来在2017年,著名女导演彭小莲为拍摄电影《请你记住我》,采访了黄宗英,对于这段往事,黄宗英说,感情是很难控制的,所以,我理解赵丹。
当时,彭小莲听完她所说的这段话,大张着嘴,不知该如何回应。
但心内,却对黄宗英这位前辈,充满叹服,一个女人,多大的胸怀啊。她用非常智慧的做法,保全了家庭,又维护了所有人的体面。
不仅彭小莲,就连在上影厂资格很老,并担任过上影厂演员剧团副团长并主演过《翠岗红旗》、《南征北战》、《不拘小节的人》、《 逆风千里》、《难忘的战斗》等影片的著名演员白穆,提起黄宗英,那也是赞叹不已。
1966年5月16日之后,随着一场“史无前例”的运动来袭,全国的电影厂都陷入了一片混乱的状态。上影厂自然也不例外。
一些有名望有影响力的领导干部、导演、演员以及其他部门的优秀骨干,都被揪了出来,加以批判。
赵丹被扣上了“混世魔王”的帽子,被囚禁在上海海燕电影制片厂(当时已改名为上海红旗电影制片厂),遭到攻击。
而他的妻子黄宗英,这时原本已调出上影厂,到上海作协担任专职作家。但也被抓了回来,关在上海天马电影制片厂(这时已经改名为上海东方红电影厂)的“日托牛棚”里,接受监管,失去了人身自由。
在“日托牛棚”,还关着王丹凤、朱莎、白穆等人。
他们白天就像工厂的工人一样,按时打卡,然后聚在一个小黑屋子里,糊一些纸盒子。
有一天,白穆在进厂上班的时候,看到赵丹被押着上了一辆吉普车,赵丹的左眼,还被罩着,因为在前一天被上海青话的人给拿硬东西打破了“瞳孔。白穆找人一打听,才知道赵丹是被抓进了监狱。
白穆赶紧到小黑屋将情况告诉了黄宗英。黄宗英顿觉眼前一黑,有些站立不稳。
白穆对她说,宗英啊,你们家已经经不起折腾了,今后你有什么事,就往最坏处想,也就过去了,你还有三个孩子,所以你得挺住。
白穆
这句饱含“生存哲学”的话,给了黄宗英巨大的提示。
从此,黄宗英每月只领25块钱的生活费,但却要负担自己和几个孩子以及保姆洪娘娘每日的吃穿用度,日子过得捉襟见肘。
但黄宗英也同样一声不吭,照样把日子过下去。当时造反队让她跟赵丹划清界限,说只要这么做了,就将扣留的工资补发给她,黄宗英也置之不理。
黄宗英与赵青
白穆说,那时黄宗英过得有多苦,我们都看在眼里。可她还是那么积极乐观,总觉得日子会好起来,赵丹的问题,也会调查清楚。
黄宗英看上去很瘦弱,但骨子里却非常坚强。许多男人吃不了的苦,她也能吃,许多男人干不了的事,她也能干。这是黄宗英留给白穆的最深记忆。
对于这一点,黄宗英的老同事、曾创作出《一年之计》、《中秋月》、《珊瑚岛上的死光》、《开枪,为他送行》等电影剧本的著名老编剧沈寂,也深有同感。
沈寂也曾和黄宗英关同在一座“牛棚”。
那时,像他们这样的“三名三高”,不仅要写交代材料,而且还要干最脏最累的活,以“洗涤自己的灵魂”。
沈寂
有一次,造反队让他去搬东西,到了才知道是让搬两套大沙发,从一栋楼的三楼,搬到另一栋楼的二楼。而给他安排的劳动搭档,就是黄宗英。
沈寂一看黄宗英,心想,等下我就搬重的那头,把轻省的一头让给女士。
结果没想到,比沈寂还小一岁的黄宗英,上来就对沈寂发“命令”:下楼的时候,她走前面,上楼的时候,她在后面。沈寂当时有点懵,不知黄宗英为何会这样安排。
到真正搬的时候,他才明白黄宗英这么安排的用意。
原来,虽说黄宗英是女士,而且比沈寂还要瘦弱,但她身高却比沈寂要高一些。所以下楼的时候,如果她在后面,那么沙发的重力,就会全都压到前面的沈寂身上。反之,上楼的时候,如果黄宗英走前面,那么沙发的重量,又会落到沈寂这边。
但黄宗英这样一安排,无疑将重的一面,全都压到了自己这边。沈寂想明白了其中的缘由,不由对黄宗英的体恤,心生感激。
两个人搬完一套大沙发,全都已经汗流浃背,待搬第二套的时候,黄宗英更是累得上气不接下气。沈寂建议两人换一个方向搬,但遭到黄宗英的拒绝,她还是执意坚持前面的搬法,把重的一面,由自己承担下来。
两套沙发搬完了,黄宗英坐在地上,都起不来了,但她还是关心地问沈寂“累坏了吧”?但其实更累的那个,恰恰是她自己。
如果说这件小事,让沈寂看到了黄宗英“巾帼不让须眉”般的要强的话。
那么另外的几件事情,则让沈寂感受到了黄宗英在危难之际的勇气和担当。
当时上影厂乱得很,这里的“明星”又多,所以除了本厂的造反队要求“牛鬼蛇神”们每天挂着“黑牌”劳动和接受批斗外,其他从各地赶来的“小将”,也三天两头地来“造反”,而且看到挂“黑牌”的人就揪斗。
有一天,又有一队外地来的“革命小将”来到了上影厂,眼看就要斗到文学部了,只见黄宗英搬了把椅子,来到门口,然后回头队沈寂等几位“难友”说,“你们就在房间里不要发声,他们主要斗我,我一个人出去。”然后,她真就一个人出去了,还特意将身后的门给关上后,才对“小将”们喊道:我是黄宗英,我有罪。
黄宗英与上官云珠、沙莉在电影中
她这样一喊,“小将”们蜂拥而至,对着黄宗英一边拳打脚踢,一边高喊“打倒”。足足一个小时后,黄宗英才又回到房间,只见她面色苍白,脚步踉跄,满脸的泪水和汗水。
那个场景和画面,令沈寂记了一辈子。她一直以为在电影《家》中扮演梅表姐的黄宗英,是个柔弱的女子,却着实没有想到她会有如此无畏和舍己为人的一面。
后来,还有一次,沈寂和黄宗英在“牛棚”写交待材料写到很晚,却突然又不知从哪里跑来一群“小将”,四处高喊“牛鬼蛇神出来”。黄宗英赶紧将沈寂给拉到手电探不到的写字桌底下,并对他说,如果他们进来,你别出声,我一个人出去。
幸好那群人在屋子里照了照,并未发现二人,悻悻而去。
但黄宗英的机智和镇定,却令沈寂敬佩不已。
后来,许多人都说黄宗英“私自挪用了周璇”的遗产。
对此,沈寂也通过自己的亲眼见证,来进行了说明。
1966年夏天的一天,黄宗英意外地比“打卡”时间晚了一些,才走进上影文学部的大门。只见她精神恍惚,一进门就瘫坐在椅子上,把怀里抱着的一个用浅蓝色头巾包着的东西,放到了桌子上。
沈寂关心地问黄宗英是不是身体不舒服,黄宗英顿了顿,才说,昨晚,家里又闯进了一群造反队,他们一上来就把赵丹推倒在地,然后用皮带抽他。正好周民(已故女明星周璇的长子)也在家,见状就从厨房冲出来,将赵丹护在自己身下。黄宗英最喜欢周民这个懂事又听话的孩子,一见他挨打,也扑了上去,想要护住周民。
黄宗英与周民
那群造反队又是折腾了大半夜才走,黄宗英看着被打得不成样子的赵丹和周民,泣不成声。但同事,她的心中,生出了一个想法,那就是“不能让周民继续在家里受牵连”。
所以,她当天就把周璇留下了的遗物,收拾了出来,然后用一块浅蓝色头巾包着,带到了单位。“我今天就把它交上去。”她说。
后来沈寂才知道,黄宗英自己的财物以及一些首饰和纪念品,都被“小将”们洗劫一空,但她却将周璇的遗物保留了下来。
那天,沈寂看到黄宗英将那个包裹上交到了厂里。所以后来周璇的次子周伟与黄宗英打官司时,黄宗英说她将周璇的遗物上交了上去,也并非空穴来风。
1973年的春天,赵丹在被囚禁了5年零三个月之后,终于出狱。
这时他好像变了一个人,见谁都像挨训的样子。黄宗英知道要想彻底改变赵丹的精神状态,那就必须得让他重新演戏。
可当时没人敢安排赵丹演出,于是黄宗英就自己给他写剧本,可是剧本写出来,还是没人敢拍。于是黄宗英就四处求人,希望有剧组能够用他。
这样的情况,一直到1977年的元旦,赵丹和老搭档白杨一同出现在了迎新晚会的舞台上,才正式宣布了他们的复出。
这之后,黄宗英就一直陪伴在赵丹的身边。见证了赵丹错失《大河奔流》演出机会的悲痛,也感受到了他接到《一盘没有下完的棋》邀约时的喜悦。但遗憾的是,他此后再未出演过电影。1980年10月10日,带着深深的遗憾,就走了。
可黄宗英依然在忙碌着。
她在赵丹去世的十几天之后,为赵丹在中国美术展览馆将举办了“赵丹遗作画展”。她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告慰赵丹的在天之灵。
但她没料到的是,她很快将迎来一场官司。
1986年,周璇的次子周伟,用一纸诉状,将养母黄宗英告上法庭,要求黄宗英归还周璇生前遗产。
这一事件再次将黄宗英推到风头浪尖,她的公众形象也大受影响。
有人说黄宗英隐匿了周璇财产,有人质疑她的慈善人设,有人对她作为"失败监护人"的负面联想,还有人指责她“善举背后或有利益考量”。
这次长达4年的诉讼,也对她的晚年生活,带来阴影。1993年 ,当68岁的黄宗英嫁给80岁的冯亦代时,还有人询问,是否是“情感补偿”。
是啊,对于黄宗英,外界对她的误解,实在太多了。
但她却从未对此做过多解释。
因为她知道,嘴长在别人身上,这是她无法改变的事实。但她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她自己最为清楚和坦荡。
其实通过咱们今天所讲到的几件小事,我们就看到一个更为真实的黄宗英。她的确生性率真、我行我素,被友人形容为“像一团火”般热烈而执著,始终追求自我真实。
面对非议,她更愿以行动而非言语回应,比如晚年再婚时仍悬挂亡夫的照片,便以无言的沉默表达了内心深沉的情感。
她曾说,“我的人生就是我的艺术”,然而她的艺术,却并非人人能懂。
可她在危难之际的表现,却说明了她骨子里的很多东西,那种女子少有的宽容和大度,那种舍己为人的保护精神,那种主动承担风险的勇气,那种无畏的勇敢和坚韧,以及直面人生的坚强,都不是平凡女子所能做到的。
越是最关键的时候,越能看清一个人的品质。
因为这个时候,一个人,连伪装的时间都没有。她的本能反应,才是最真实的表现,自私者抢资源,而担当者却扛责任。
越是危难的时候,一个人骨子里的善恶越是藏不住。有的人会为自保逃命,而有的人也会迎难而上,逆行救人。
还有,顺境中也许人人都会戴上面具,但只有在逆境带来的时候,才能看清一个人的本性,是崩溃甩锅?还是勇于担当,一目了然。
所以,大家这会就知道我为什么会对黄宗英肃然起敬的原因了吧?
来源:DJ雅清